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库》编辑手记之十一

(2006-06-09 23:37:20)
尹喜
 
 
    上周,结识了“先疯掉”的戏剧导演牟森,喝了一顿大酒。酒桌上,牟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套碟,德国的鸿篇巨制《故乡》。我孤陋寡闻,从来没有留意过它。老牟说,这是一套三部曲的电视电影,有十九张碟之多,描述一个德国家族半个多世纪的史诗。他予以隆重推荐,说自己正在慢慢啃,已经看到第二部了,看得无比激动,无比投入。
    如你所知,饭桌上朋友推荐的,一般都是好东西。等第二天酒醒之后,我就去了碟店,结果没有买到,那一拨已经过去。
    又过了一天,我在车上的时候,突然想到,老牟不是在慢慢啃这套碟吗?何不让他把看碟的心得写给《读库》,与读者分享他的精读呢?就急忙给他拨了个电话,老牟非常爽、非常快地答应了。
    最近几次饭局,老是喝多。陈晓卿老师建议,再吃一顿,好好总结一下。于是前天就开了一次总结性饭局。如你所知,又喝多了,又需要下一次总结了。
    在饭桌上,醉眼迷离之际,我老是含情脉脉地看着老牟。他心惊之余,终于回过味来,忙不迭地表示,一定要好好写稿,按时交稿。
    得逞之后,我有些得意,就自夸起来,一个好的编辑,应该能把作者的写作热情和欲望给调动起来,也就是说,充分挑逗起作者的贱劲儿。
    旁座的王曦就发表了一番高论。老子出函谷关,为府尹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照亮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按照王曦的说法,写下这灿烂一笔的,是老子,也有那个府尹。
    当时喝得迷迷糊糊,隐约有所触动。今天想起这番话,更是深有同感。这个叫尹喜的府尹,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如果没有他的激发,也许老子就成了拖拉机,一肚子精华,也懒得刻到竹简上了。
    激发和催生出作品,并予以保存和传播,尹喜功莫大焉。确实值得为他走一个酒。
    王曦说的,也许正是编辑工作的实质:做编辑的,干的就是跟尹喜一样的活儿啊。这样一想,芳心大慰,今天就打了好多个催稿和约稿电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