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事实不讲道理
“媒体怎么着才能好看?”
“不讲理就好看。”
这两句对话发生在我和一位大学同学之间。两年前她策划央视一档节目,跟我探讨起业务来。所谓不讲理,就是少说些道理,少发些议论。我对央视的说教嘴脸一直躲之不及,就像邱小刚在某处闲笔说到水均益,“电视节目主持人中最善于诱导观众去归过于人的一位”。如今看同学有机会参与决策,急忙劝她为民造福,替人民开扫出一片清净的空间。最终未遂。
新闻学中有一个技术术语,名曰“抽绎”。这个字眼听起来很玄,其实指的就是对新闻标题的概括提炼。抽绎水平越高,所表达的内容就越笼统空虚。对于道理,更是这样,只要往大处讲,都是接近真理的东西,而真理是最乏味的。
道理往小处说,则基本是各执一词的自说自话。我也不晓得为什么,如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是如此之高,相互之间的说服是如此之难,各自秉持的理由是如此之充分,却被时间刷新遗忘得如此之快,于是,只能躲开这些争执。
事实,只有事实,是生动的,鲜活的,有趣的,是不容辩驳的,禁得起时间推敲的。
所以,我给《读库》制订了这项基本原则:摆事实不讲道理。
要细节,要故事,要人物;不要观点,不要结论,不要评判。
其实还有一种更极端的做法:能否不用形容词,不用定语?俺急忙将这个念头按住,就像郭靖有一日忽然想到:“倘若双足也能互搏,我和他二人岂不是能玩八个人打架?”但知此言一出口,势必后患无穷,终于硬生生的忍住不说。——以后倘有机会,再做一些这方面的文字试验。
从另一方面来说,摆列观点、结论、评判,也是对事实的多义性的一种剥夺,最终将文章的道路往窄里走。相反,则是将更广阔的空白留在了图书的页码之外,给读者留下了发现的余地和乐趣。
“那么,观点怎么来进行表述呢?”
“根本就不用你来费心表述,观点是属于读者的。”
这是我和同学那次对话的另两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