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图雅的婚事》,我更加不喜欢《三峡好人》。同是近期获得国际大奖(前者获今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者获去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优秀艺术片,《图雅的婚事》在简单流畅地讲故事的同时,细致入微地塑造了图雅、巴特尔、森格等人物,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人性的纯朴真实和善良,令人感动而若有所思;而《三峡好人》虽然有厚重的主题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但是导演企图记录历史和抨击时弊的勃勃野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人物塑造和观赏性,导致故事晦涩难懂,人物苍白无力。
这些年,主题沉闷、情节晦涩,似乎成为内地在国外获奖的艺术片的代名词。《世界》《孔雀》《三峡好人》等,莫不如此。看《图雅的婚事》之前,我同样也有这种担心。但看完后,我放心了,王全安这次从容细致地给观众讲了一个流畅的故事。虽然情节并不复杂,但起承转合之处自然生动,戏剧冲突恰到好处。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图雅的婚事》还没有获得金熊奖的资格。它最大的亮点,是在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的今天,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位普通蒙古女性对残疾丈夫和两个孩子纯朴执著的爱,令人感动而若有所思。图雅的善良和坚韧,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里,显得如此稀缺和珍贵,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时,导演又没有停留在对图雅简单地讴歌上,而是在娓娓叙事的同时,围绕着图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巴特尔、森格、宝力尔等一干真实可信的普通人物。在他们身上,既体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又充分表明了人性的复杂。其中,最精彩的是影片对图雅丈夫巴特尔的刻画。
巴特尔在未受伤瘫痪之前,是那达慕大会上的英雄。这样一个铁铮铮的蒙古硬汉,面对妻子为了照顾他和孩子不得不带夫嫁人的残酷现实,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导演为了刻画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个细节:每当提亲的人来家和图雅面谈时,他就一个人孤独地对着窗户吹笛子。他的吹奏技巧非常糟糕,喑哑走调、断断续续的笛声,充分地表现出他的苦闷和无奈。影片结尾,图雅和森格结婚,原本是在现实面前最圆满的结局,但巴特尔最终在婚礼上和森格发生矛盾,两人扯打在一起,而图雅一个人躲在暗处,泪流满面……这一似乎有点出乎意料的收尾,恰恰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因为像巴特尔这样的男人,虽然身体已经残废,平时和森格也是好兄弟,但男人残存的尊严使他不可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一个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
图雅扮演者余男在影片中的表现,丝毫不逊于当年《秋菊打官司》中的巩俐。同样是和一群非专业演员配戏,余男的表演不仅返朴归真,不着痕迹,而且很好地托住了周围的群众演员,非常成功。
《图雅的婚事》并不想表达什么宏大的主题,是一部没有野心的优秀艺术片。但恰恰是在这种状态下,它成功了,因为人性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