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懦夫的心灵救赎

(2006-06-28 20:46:53)
分类: 边读边写

一个懦夫的心灵救赎 

  当中国传奇富豪李春平苦于《忏悔无门》时,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却在他的小说《追风筝的人》里,让一个曾经的懦夫完成了心灵救赎。
    这个曾经的懦夫,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
    二十多年前,十二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同他年龄相仿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对他忠心耿耿,每当阿米尔受到别的孩子欺负的时候,总是他挺身而出。然而,在喀布尔举行的一场风筝比赛后,阿米尔眼睁睁地看着帮他追风筝的哈桑遭到恶少的性侵害,却没有勇气挺身而出。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自责痛苦,最终逼走了哈桑。不久,因阿富汗局势动荡,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往美国,而哈桑留在了阿富汗。
    二十多年来,阿米尔一直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良心不安、痛苦自责。他承认自己是一个懦夫,但渴望有机会能向哈桑忏悔,完成心灵救赎。机会终于来了。2001年,哈桑夫妇不幸死于阿富汗塔列班政府之手。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在临终前从巴基斯坦打来电话,希望阿米尔能冒险去塔列班控制下的喀布尔,解救哈桑年幼的儿子。此时,阿米尔却再次表现的像一个懦夫,拒绝了拉辛汗的恳求。迫不得已,拉辛汗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哈桑竟然是阿米尔父亲的私生子,和阿米尔是同父异母兄弟!在友情亲情的双重感召下,阿米尔终于鼓起勇气冒险深入喀布尔,历经千辛万苦,救出了哈桑的儿子。在这一过程中,他这个曾经的懦夫也完成了心灵救赎,去掉了多年来一直使他良心不安的一块心病。
    这是一个有关真挚的友情亲情、人性的善恶和心灵忏悔的感人故事。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本人,就是当年从阿富汗逃往美国的阿富汗裔美国人。他承认,小说里的故事,部分源自他当年的生活经历。阿米尔身上,有他自己的影子。
    这同时是一部典型的按美国思维方式写出来的小说(虽然作者是阿富汗后裔,故事主体内容发生在阿富汗)。在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处处蕴含着美国式的人性观点,美国式的战争政治观点。和《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莱坞大片一样,它是一部美国主旋律艺术作品。看完之后,会让别国的民众,对美国充满向往。这一点,有时候让我这个对阿富汗和塔列班、对20多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一段历史并不熟悉的人,感到疑惑和警惕:事实是不是真的是那样?
    当然,抛开这件历史政治背景的外衣来看小说渲染的人性内核,《追风筝的人》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小说。至少,它比起我们某些填鸭式的、以教导人为己任的主旋律作品来说,要高明得多。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译者曾披露的作者文字功底比较差的问题,我倒没看出。或许是翻译成中文后掩盖了这一瑕疵,或许是小说感人的故事情节,让人忽略了技术层面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