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大闹XJB事件一出,网上立刻众说纷纭。尽管窦唯的举动违反了法律,但从网民的倾向来看,窦唯成了情有可原的支持和同情对象,XJB及那位卓姓记者乃至全国娱记,成为众矢之的。我也同情窦唯,写这篇文章,无意为XJB辩护,也不认为卓姓记者那几篇有关窦唯的报道丝毫没有问题。不过,作为一名娱乐新闻从业人员,受到广大网友恨屋及乌的唾骂,我觉得非常尴尬。这种尴尬,正好折射出目前整个国内娱乐新闻的处境,可用两个词来概括:不得不浮躁和费力不讨好。
先说不得不浮躁。
在很多读者和观众的印象中,娱乐新闻的浮躁、虚假,乃至跟风炒作,早已臭名昭著。这也是这次窦唯火烧XJB事件出来后,很多网友在不清楚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就同情支持窦唯的原因。就我个人来说,我承认、痛恨,并且希望抵制目前娱乐新闻圈这股浮躁之风。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我先后做过社会热点新闻、时事时政新闻,两年前调到文娱部来做娱乐新闻。从我的工作体验来看,与前者相比,娱乐新闻的采访和报道是不扎实的,不严谨的。在整个新闻领域,只有同样浮躁虚假的足球新闻能与之媲美。记得那年刚到文娱部,派部门一名记者去外地采访某相声演员的辞官风波。该记者回来后,洋洋洒洒写了篇一两万字的稿件交给我。我看过之后,大失所望!稿件中例举出该相声演员很多问题,但真正采访调查得扎实、且有事实依据的问题,少之又少。后来,通过让该记者补充采访,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那篇稿件修改删减到3000字发了。我在一家非常严谨负责的报纸工作,以前做社会和时政新闻时又磨练出了严谨的采访编辑作风。编发了这篇稿件后,我提心吊胆了好几天,生怕有差错,当事人打将上门来。结果,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随后几天,我在网上看见了外地媒体有关这位相声演员的很多缺乏事实依据的报道,比我们那位记者写得更离谱的文章都堂而皇之见报了!也没听说引起什么法律纠纷。后来,在娱乐新闻圈干久了,这类没谱的报道看多了,我也逐渐麻木了。只要在自己负责的娱乐版上避免出现虚假的、低俗的新闻,就OK。我哪管得了这么多?
谁知道即使是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有时候,做娱乐新闻,你想不浮躁都难!诸位或许认为我在为娱记辩解。别忙,请听我仔细分析如下:
原因一:娱乐圈是争名夺利的是非之地,原本就浮躁。近墨者黑,娱乐新闻焉能不浮躁。
冯小刚在《甲方乙方》里有一段情节:徐帆饰演的女明星打电话威胁要状告“好梦一日游”公司,葛优在电话那边坏笑着说,欢迎你告,我们正想借此出名呢(大意如此)……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娱乐圈浮躁之风的真实写照。对于演艺圈的人来说,名气就是金钱,有名才有利。怎么才能出名?光靠本事还不行,还要靠媒体!有多少没名气的、小有名气的、半红半紫的、有名气还想保持更高人气的人,寄希望于娱记的报道和炒作,使自己迅速名利双收。但媒体的报道是需要有“料”的,你名气不大又没有什么新闻,谁报道你呢?于是乎,为吸引媒体的关注,某些演艺人士,在公关公司和经纪公司的策划下,人为制造各种新闻。今天弄个绯闻事件,明天炮制条打人新闻,后天炮轰个当红艺人,大后天再打起名人官司……反正,怎么能出位,怎么能出名,怎么来。对这些事,媒体报还是不报,都是个问题。你要报了,就正好上了别人的套。没准别人第二天再来个辟谣,弄得你骑虎难下又不得不跟进;你要不报,别的媒体报了,领导和读者免不了责怪你漏新闻。况且,版面上成天都是些无聊的发布会,你不烦,读者都烦。想封杀某些折腾得特别过分的人,你封杀得完?娱乐圈缺的是刘欢那种低调朴实的人,像宋祖德这样以制造新闻为己任的主,多的是。
不仅对艺人的宣传炒作如此,某些公司对一场演出,一部新片新剧,一台电视节目,都是这样。有明星大腕的演出、新片新剧和节目当然好宣传一些,但在如今人们普遍审美疲劳的今天,还是得制造猛料。《满城尽带黄金甲》拍摄期间,张伟平即使守着张艺谋这个从不担心没人报道的国际大导演,还是得不断制造新闻点,才能把片子更好地宣传出去。别的就更不用提了。多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剧组连夜紧急召开的一个发布会。说他们新剧的主演被人刺伤了,工作人员当场发给在场记者新闻通稿和这位新人主演的照片。而对记者提出要去医院探望他的愿望,他们却置之不理。后来,听说这就是一个策划。前些日子,我批评部门一名记者采写的有关某歌唱比赛的新闻被外报辟谣。该记者很委屈地说新闻是该歌唱比赛策划人提供的,出面辟谣的是组委会。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过了几天,记者把组委会提供的另外一篇新闻通稿给我看:从稿件标题来看赫然是一篇批评稿,内容却正好相反。这种貌似批评,实则炒作的新闻通稿,现在防不胜防。
我的一位同行曾经发过牢骚:现在娱乐圈的突发事件新闻,除了明星去世不可能造假策划之外,其他都有可能是精心策划出来的。其言虽不无偏颇,但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娱乐新闻的尴尬现状。(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