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是《人民日报》的子报,在文化、政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目前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早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京城数百万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全国亦是举足轻重的一家主流都市报。《京华时报》“文娱/荧屏”版每周六见报,主要报道当周北京地区观众能看到的首轮播出的电视剧、电视栏目播出情况。荧屏版设“一家之言”剧评栏目。该栏目面向广大电视观众征稿。稿件主要针对BTV、CCTV、CETV乃至地方卫视黄金时间正在播出的热门电视剧展开评论。要求文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观点犀利。最好着重评其一点,不要泛泛而谈。字数控制在600至800字左右,一旦采用,稿酬最低150元一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对于文笔好的观众,可以发展为专栏剧评写手,稿酬标准酌情提高。
投稿邮箱:hjl@vip.sohu.net; hujianli@hotmail.com
参考文章:
风吹云动星应动
叶倾城
欧洲曾经有一种哥特式小说,哥特式的古堡里,有一种潜在的疯狂,灯火明灭,鬼影幢幢,爱恨情仇都带着妖异气氛。这种调调,我们非常熟悉的,大概就是《简·爱》或者《呼啸山庄》了。
然而中国的荧屏上,向来不缺哥特式连续剧,左一个大院,右一个大院,《风吹云动星不动》也如此:庄阴狠辣手的老爷;偷情、泡戏子又被戏子始乱终弃的小妾;性苦闷的贞女,终于与人偷了情;一个上海滩的名妓,原来是王府格格,后来又被证实是太监之女;又有一座破败的废园,里面有一个疯婆子;几个儿女,似乎想挣脱枷锁,但也无非嫖妓的嫖妓,堕落的堕落,背情的背情……他们才是绣在这画屏上的鸟儿,死了烂了还在屏风上。
一方面,《风吹云动星不动》算是拍得精致,每一句对话都暗含机锋,银杏与老爷的几场戏,一个刻意取媚又隐含厌恶,一个洞若观火但也愿意陪她玩一玩,浮雕那么清晰。每一个画面都是美的,小姐丫环的衣服,一件是一件,花朵摇摇,龙凤飘飘。大家围坐闲谈,也不忘放一个镜头,让我们看到每人面前一碗茶,白铜托子,白茶盅上描着轻淡的藕荷蝴蝶。
因此我更不喜欢《风吹云动星不动》。那明明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学生在闹学潮,钮家准备开机器丝厂,一开篇,便刺杀宋教仁……我本来以为会看到民族工业的一部曲折发展史,我哪儿知道我看到的却是衰败版的《红楼梦》,反映女性的悲惨命运,让人透不过气来。
太长的时间里,这类戏太多了,那阴靡的气氛、那冷森森的勾虞我诈、几世情仇,瑰丽而有毒,仿佛阴沟里开出的红罂粟。难道真的风吹云动星不动?时代一直往前走,我越来越不喜欢这些沉迷于鸦片冷香的东西,什么时候,荧屏才能斗转星移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