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大全的副市长缺乏感染力

(2006-03-02 10:19:18)
分类: 边读边写
    这两天因筹备读书版,很累。虽算不上“生死疲劳”,但也称得上身心疲惫。
    早上一觉起来,已日上三竿,又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半个月前借的张平新著《国家干部》已到期,再拖下去便要交滞纳金。虽然每天仅1毛钱,但还是促使我在期限内读完,今天立刻就去通州图书馆还书。不在乎那一块八毛,要的是那种人为造成的紧迫感。
   “书非借不能读也”,用在我身上,此言不虚。
    《国家干部》是我看的张平的第二部小说,上一部是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抉择》。两部小说题材、风格相当接近,都通过描写地方上激烈的反腐败斗争,刻画了一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市长。《抉择》里的市长李高成,因为著名演员王庆祥在电视剧《生死抉择》里的精彩演绎,早已众所周知,成为焦裕录似好干部的代名词。《国家干部》里的常务副市长夏中民,简直和李高成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如果把他的光辉事迹拍成电视剧,想必也会火起来。
    但无论是李高成还是夏中民,我认为在中国现实官场中,很难存在这样的原型。不仅是在中国,我看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人物都很难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因为他们太完美,太大公无私,太正义凛然,太两袖清风,太高大全了,简直就不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这样的人物,只能是出现在小说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典型人物。
    现实生活中的人,无论是高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有他人性中复杂、脆弱的一面。虽然总体上可以评价一个人的善与恶,以及好与坏,但善恶皆有因果。有时候,为善还是作恶,仅仅一念之差,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泾渭分明。
    我认为,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刻画这种永久存在、却千变万化的复杂的人性,把它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具体呈现。《芙蓉镇》里的秦书田、《鹿鼎记》里的韦小宝、《红与黑》里的于连、《围城》里的方鸿渐等众多经典文学人物,为什么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张平的这两部小说,虽然把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戏剧化的情节也引人入胜,但因其对人性的刻画失之于简单、脸谱化和模式化,我不是很喜欢。
    当然,它们仍不失为两部在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的、优秀的反腐题材主旋律小说,能给传统的、盼望清官治政的中国老百姓带来希望和力量。
    这一点,我承认。这也是前两年《生死抉择》能火爆荧屏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