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启功。大师相继仙逝,是否后继有人?
2006年2月24日凌晨2时40分,著名学者、散文家张中行先生病逝,享年98岁。
自去年启功、巴金相继仙逝后,又一位国学大师走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概莫能例外。因此,对这几位国学大师的去世,我们诚然哀痛,但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
这些文化老人就像硕果仅存的国家瑰宝,他们的离去,会给文化界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他们之后,中国还会出现国学大师吗?
当目前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冲击着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文科大学生读不懂古文,弄不清四书五经的时候;当貌似幽默俏皮,实则浅薄浮躁的网络文风越来越甚嚣尘上的时候;当教育越来越功利、文史专业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好找工作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能操一口流利英语,却说不好中国话、写不好中国字的时候——
中国以后还会有诞生国学大师的土壤吗?
对此,我表示怀疑。
十多年前,我在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同时也算是文学爱好者,读过一些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前不久还三读《三国演义》)。现在,从事的又是文字工作。因此,在外人看来,我应该对国学有所了解。
实际上,非常惭愧,我对自己的国学水平非常清楚。说句不好意思的大实话——至今,我连《论语》都没能系统地研读背诵,更遑论通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二十四史。
不过,我认为,应该不仅仅是我这个无名平庸之辈如此,那些目前鼎鼎大名的文坛高人,风光八面的青春偶像作家,人气十足的网络新锐写手,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国学功底深厚呢?
我看过某些人气作家业已出版发行的作品,老实说,且不说起国学功底如何,单单是文字水平,就不能过我这个编辑这一关。
当然,国学在内地遭遇的冷遇,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目前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和教育体制的问题。
这个问题过于复杂和艰深,不是我这篇短文所能涵盖的,暂且不表。
今天,我无非是因国学大师张中行老先生的去世,想发点感慨而已。如果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则幸甚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