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娱作娱品 |
刚在网上听到庞龙的《两只蝴蝶》时,感觉无非是像《老鼠爱大米》一样的口水歌,虽然琅琅上口易于传唱,但不耐听。类似肯得基这种快餐,不仅没有营养,没准哪天还会从中发现“苏丹红”。因此,少吃为妙。
前些天,开车上班途中偶尔听到电台介绍并播放《两只蝴蝶》整张专辑里的歌,这才发现几乎每首都琅琅上口,而且唱功和嗓音也不错,可谓远超杨臣刚,稍逊刀郎。
这就不容易了!于是对庞龙感起兴趣来,遂买其正版专辑听之。
《两只蝴蝶》共收录有庞龙演唱的12首,另有《两只蝴蝶》和《家在东北》两首主打歌的伴奏音乐。总的来说,整张专辑制作还不错,精细程度超过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但嗓音和旋律不如刀郎独特),而且歌曲风格统一,旋律简单上口,易于传唱,走的是“大路情歌”的路子,既不玩爵士、摇滚、民谣的概念,也不赶电子音乐、Hip-HOP、说唱音乐的时髦。
《两只蝴蝶》、《家在东北》、《杯水情歌》3首歌是这张专辑里当仁不让的主打歌,很好听,且有一定的特色。《两只蝴蝶》不必多说,歌词和旋律都属中上品,其中歌词更胜一筹;《家在东北》是用流行歌曲演绎的东北“二人传”,韵味独特;《杯水情歌》则纯粹以旋律取胜,属于那种听第一遍就觉得好听的歌。另外,《无情的背叛》也不错,但前奏过于耳熟。
从制作上来看,该专辑显然是要力推《两只蝴蝶》这首歌——编曲:张宏光。合音:黑鸭子组合。吉它:刘林。弦乐:北京首席乐团——这样的制作组合,在国内绝对属于一流。专辑中的其他歌曲则没请这些知名音乐人参与制作。不过,在《杯水情歌》的吉它手一栏,我发现了捞仔的名字。
由此可见,《两只蝴蝶》绝非是网络歌曲,庞龙也不是网络歌手,他们只是借用网络这个媒体迅速传播并走红而已。
总而言之,庞龙《两只蝴蝶》是一张制作还不错的“大路流行情歌”专辑。你可以说它俗,它确实也俗,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做不出什么贡献,或许还是倒退(套用某些人的观点),但你不能否认它的琅琅上口,更不能阻挡它的流行。
果然,这两天报纸上就报了——庞龙《两只蝴蝶》上市30天售出30万张,突破50万张指日可待——看来,中国老百姓对流行歌曲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听着顺耳,哼着顺口,就心甘情愿掏腰包了。
前面好听的话说完了,按照我“胡萝卜加大棒”的乐评政策,现在得以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身份来给《两只蝴蝶》挑毛病了。
一言以蔽之,《两只蝴蝶》里的歌曲最大的毛病是:旋律似曾相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流行歌曲就像在搞数字排列组合,就1234567几个基本音,要写出千千万万首不同的旋律来,要不想重复着实不容易。不过,《两只蝴蝶》里有好几首歌,我听第一遍时就听出了其他歌的影子,这也不容易啊!
主打歌《两只蝴蝶》按理说不错,可我从“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这一句里听出了刁寒那首《花好月圆》的影子;《无情的背叛》的前奏简直就是费翔当年那首传唱一时的《牵引》的前奏的翻版;《家在东北》用的就是“东北二人传”的调子;《人在世上飘》的第一句“人在世上飘”的旋律,和那一首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中国民歌《茉莉花》里的第一句“好一朵茉莉花”的旋律几乎是一模一样;即使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杯水情歌》,前面两句合唱“啊……我是水杯你是水”,听起来也和动力火车那首著名的《还珠格格》里的主题歌《当》有几分相似。
其实,旋律似曾相识是当今中国流行歌曲的通病。想当年,台湾歌手邰正宵那首《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出来,大家就辨认出它的副歌部分的旋律完全抄袭自练过吉它的人都知道的那首《彝族舞曲》;已故歌手高枫的那首《大中国》刚流行起来,人民群众就用他们“雪亮的”耳朵听出,其旋律源自东北著名的秧歌调。还有种种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庞龙同志不必不服气。你的《两只蝴蝶》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你也借它成功的飞起来了。不过,“蝴蝶”到底能飞多久,就得看你今后的努力程度及造化了。
前些天,开车上班途中偶尔听到电台介绍并播放《两只蝴蝶》整张专辑里的歌,这才发现几乎每首都琅琅上口,而且唱功和嗓音也不错,可谓远超杨臣刚,稍逊刀郎。
这就不容易了!于是对庞龙感起兴趣来,遂买其正版专辑听之。
《两只蝴蝶》共收录有庞龙演唱的12首,另有《两只蝴蝶》和《家在东北》两首主打歌的伴奏音乐。总的来说,整张专辑制作还不错,精细程度超过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但嗓音和旋律不如刀郎独特),而且歌曲风格统一,旋律简单上口,易于传唱,走的是“大路情歌”的路子,既不玩爵士、摇滚、民谣的概念,也不赶电子音乐、Hip-HOP、说唱音乐的时髦。
《两只蝴蝶》、《家在东北》、《杯水情歌》3首歌是这张专辑里当仁不让的主打歌,很好听,且有一定的特色。《两只蝴蝶》不必多说,歌词和旋律都属中上品,其中歌词更胜一筹;《家在东北》是用流行歌曲演绎的东北“二人传”,韵味独特;《杯水情歌》则纯粹以旋律取胜,属于那种听第一遍就觉得好听的歌。另外,《无情的背叛》也不错,但前奏过于耳熟。
从制作上来看,该专辑显然是要力推《两只蝴蝶》这首歌——编曲:张宏光。合音:黑鸭子组合。吉它:刘林。弦乐:北京首席乐团——这样的制作组合,在国内绝对属于一流。专辑中的其他歌曲则没请这些知名音乐人参与制作。不过,在《杯水情歌》的吉它手一栏,我发现了捞仔的名字。
由此可见,《两只蝴蝶》绝非是网络歌曲,庞龙也不是网络歌手,他们只是借用网络这个媒体迅速传播并走红而已。
总而言之,庞龙《两只蝴蝶》是一张制作还不错的“大路流行情歌”专辑。你可以说它俗,它确实也俗,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做不出什么贡献,或许还是倒退(套用某些人的观点),但你不能否认它的琅琅上口,更不能阻挡它的流行。
果然,这两天报纸上就报了——庞龙《两只蝴蝶》上市30天售出30万张,突破50万张指日可待——看来,中国老百姓对流行歌曲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听着顺耳,哼着顺口,就心甘情愿掏腰包了。
前面好听的话说完了,按照我“胡萝卜加大棒”的乐评政策,现在得以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身份来给《两只蝴蝶》挑毛病了。
一言以蔽之,《两只蝴蝶》里的歌曲最大的毛病是:旋律似曾相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流行歌曲就像在搞数字排列组合,就1234567几个基本音,要写出千千万万首不同的旋律来,要不想重复着实不容易。不过,《两只蝴蝶》里有好几首歌,我听第一遍时就听出了其他歌的影子,这也不容易啊!
主打歌《两只蝴蝶》按理说不错,可我从“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这一句里听出了刁寒那首《花好月圆》的影子;《无情的背叛》的前奏简直就是费翔当年那首传唱一时的《牵引》的前奏的翻版;《家在东北》用的就是“东北二人传”的调子;《人在世上飘》的第一句“人在世上飘”的旋律,和那一首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中国民歌《茉莉花》里的第一句“好一朵茉莉花”的旋律几乎是一模一样;即使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杯水情歌》,前面两句合唱“啊……我是水杯你是水”,听起来也和动力火车那首著名的《还珠格格》里的主题歌《当》有几分相似。
其实,旋律似曾相识是当今中国流行歌曲的通病。想当年,台湾歌手邰正宵那首《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出来,大家就辨认出它的副歌部分的旋律完全抄袭自练过吉它的人都知道的那首《彝族舞曲》;已故歌手高枫的那首《大中国》刚流行起来,人民群众就用他们“雪亮的”耳朵听出,其旋律源自东北著名的秧歌调。还有种种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庞龙同志不必不服气。你的《两只蝴蝶》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你也借它成功的飞起来了。不过,“蝴蝶”到底能飞多久,就得看你今后的努力程度及造化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