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世界作战的孩子

(2006-11-09 14:20:26)
分类: 活不下去啦
常常在QQ或者MSN上碰到熟悉或不熟悉地朋友问我:最近忙什么呢?每当此时,我便抓耳挠腮,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我最近都干了什么事情或者工作。归根结底,乐观点说在享受生活,悲观点说就是在浪费人生。不是《24小时》里的JACK,这世界不需要我去拯救;不是八十年代初的励志小说里的科学家,我无法给科学作一点点贡献;不是村上春树,无法竞争诺贝尔文学奖。
我陷在自己创造的温暖舒适的小沼泽地里,慢慢下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曾经努力挣扎,可是好像没用。我就是那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我就是被他们欺骗和背叛的。我的身体里好像缺了一部分让我无法活下去。我开始分析我到底是为什么变成这样的,是什么事情改变了我的本性,让我成为了一个有缺口、不完整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如马拉美评价兰波的话——“艺术史上的独特的奇迹。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毫无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转瞬即逝。”我身边出现的一个个有趣的迷一般的人物,在他们光华毕露的瞬间,起码倒映在我的眼眸中,令我刹那震惊,并一直记着他们的光芒。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是一个比我更小的女孩。我认识她时她还在上高三,她看过我的书,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要到了我的电话。每次给我打电话时,都要在电话里絮絮叨叨说上半天,她约过我见面,我都错过了。潜意识里我害怕和自己的读者见面,尤其是这么一个年轻而又敏感的女孩。她让我想到我也经历过的狂躁青春期,那时候我经常伤害一些人同时自我伤害。这样的年龄最容易误解别人,最容易爱上某个幻象,也最容易弄假成真。我们后来还是见了面,她很高,很漂亮,却有种和自身完全不符的自卑。这源自于她的家庭,在电话中她就曾告诉过我她的家庭很不幸福。在一次饭桌上,她讲了她的家庭环境,确实是我能听到过的最不堪最痛苦的,她边讲边哭,而我们这几个相对“幸福的”只能陪着长吁短叹。她又讲了她认识的几个女孩的故事,比起她来有过之无不及,可能因为同病相怜,她也愿意认识一些比她更惨的人。我真的害怕把自己置身于无奈中的人,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会浑身冒冷汗,我会使劲告诉对方我的观点和劝慰,即使我知道这都帮不了他们。我当时就劝她最好认识一些普通家庭的、乐观快乐的朋友,至少他们可以把她带到一种相对正常的气氛中。
这样的孩子往往更渴望爱情,更想有自己的家——自己创造的,完美温暖的家。可事与愿违,成长的阴影会不经意中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决定。家庭对人的影响太大了,除了自我拯救,简直没办法。我推荐她看《心理》杂志,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现在,这个女孩终于搬了家,这是个好的开始。我们都要激励自己,正视那些已经发生的,努力回忆它们是怎么发生的,然后改变现在,让过去尽量不要影响现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