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伪总量控制”演变成“真个案审批”

(2006-07-23 20:53:34)
分类: 关于地产

警惕“伪总量控制”演变成“真个案审批”

 

 

建设部的人一定爱看世界杯。

这不,一脚长传,把球又踢给了地方政府。但脚法粘粘糊糊,很像国足队员,因为传球的原因并非有目的配合,而且球在自己脚下不知道怎么玩了。

不知道怎么玩不要紧,就怕搞出来更坏的玩法。

按业内的看法,这次细则(即165号文)的关键之处,一是70%已从单个项目的绝对标准变成了地区的总量控制,二是90平米被确定为套内建筑面积。

其实90平米的概念如何解释是个次要问题。首先并非所有的房子都要盖成90平米,再则不管多少平米的房子,都会有人建,有人买。在北京,2005年入住的新楼,还有30平米的户型。

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是“70%”的变化。

70%归于总量控制的概念之下,只要该地区和城市的新建项目中,90平米的面积占到70%的总比例即可。而单个项目中,90平米户型应占多大比例,则没有了统一的标准。换句话说,这个比例可以千差万别,甚至可有可无。

局面如此演变,就成了几乎每一个项目都要个案性地研究、审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并非真正的“总量”控制,而是“伪总量”控制,“真个案”审批。或说,从建设部来看,是总量控制,从地方规委、建委来看,是个案审批。相较之下,反而是原来的单个项目一律70%来得简单,只要每个单一项目达到这个标准,那么“总量控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伪总量”控制带来的问题,首先在政策的执行效率大大降低,但最关键的还是市场透明度的巨大倒退。在单个项目90平米户型比例的标准缺失、而这个比例对开发商而言又是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有权力确定这个比例的政府主管部门就是他们的“上帝”。开发商这时的任务简单化了:就是搞掂他们。

房价降不降尚在未知之数,而寻租空间大增已是板上钉钉。不怪得有网友将关键的权力部门愤而称之为“龟委”和“贱委”。

寻租问题之外,在90平米和70%比例之下的政策环境之下,更大的问题在于房价和住房结构这两个政策最大的诉求,更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比如,如果不对大户型(或称“90上”户型)采取增加长期持有成本的措施,那么由于供应量相对减少的预期,这部分房子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

如果不改变容积率等规划条件,加之在土地出让金方面有所减免,90平米的房子就很难盈利,就会变成烫手的山芋,开发商避之不及,会变本加厉地走后门、托关系。

在本月初的博鳌论坛上,香港地产名人施永青对于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行为,作了一个比喻:到位的政策,就像扔出去的石子,其飞行方向、落地是可预测的;不到位的政策,如同笼子里放出去的鸟儿,它飞向哪个方向,是否还能再飞回来,全都属于未知之数。

所以,对于已获得增量权力的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如果不想造成市场进一步的混乱,至关紧要的是看好自己的“鸟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