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秋天,我来到十一中,开始了高中生涯。
高中阶段是重要的成长期,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一个人的性格都会在这一时期得到初步的确认,对我来说,如果初中是地狱,高中则是天堂。
杜立本先生任班主任,全班其他同学都是本校的,只有我和张军是落榜后转来的,所以开学的时候杜先生要向全班同学介绍我。
我站在全班前面,杜先生的手搭在我的肩上,温和而大声地对全体同学说:这是新来同学秦兵,大家要相互帮助,好好向新同学学习……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见还有人要向我学习,初中三年我一直被要求向别人学习,一直是被教育的对象,一直是后进学生,没想到现在有人说要向我学习,一句话就打动了我……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好好学,不能辜负杜先生的期望。
现在想可能杜老师只是很自然地寒暄一下, 却给我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心灵是非常容易满足的。
就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开端里,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我是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中开始高中生活的。一方面,初中令我心有余悸,另一方面,我的高中来之不易,我比任何人都想好好珍惜它,可是,我经常问自己,我行吗?我真的行吗?一个英语只有十几分的学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杜老师是几何老师,他知道我学习很差,就特别关注我,晚自习的时候,我做作业,他就长时间站在我后面,看着我……
终于有老师开始关心我、关注我,他的目光充满了鼓励与慈爱,他的语气也是温和而有力的。那就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学生的爱护。而当这种爱护终于让学生体会到的时候,我为自己的学习找到了最大的动力!
我对自己说:我一定不能让杜先生失望。
其实,我想好好学习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当父亲帮助我来到这个学校时,我已经深深的感觉到父亲内心的压力。我经常想:父亲是一个重视技术水平的人,平时不求人,只要给病人治好病就行。而为了帮我找学校,他必须去求人家,还要送礼;人家一看我的成绩单,特别是英语和数学成绩那么差,他可能还要跟对方解释。父亲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为了自己的孩子要跟人那么……那么卑微。所以我发自内心地要报答我父亲,是他,历尽辛苦为我找到了这个好学校,再不让他为难了。我立志自己解决未来的一切事情: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等等,不能再让我父亲为我操心。
杜老师教我们几何,他经常给我讲学习方法,比如说这个公式你记不住,你就想着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去记。他说几何特别有用,你看见小轿车了吗,你以后要设计生产小轿车,全部都是靠几何来画的。
我过去的学习和实践是脱离的,根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数学、物理、化学有什么用?经他一讲,我忽然豁然开朗:原来学画画、学几何就可以设计一个汽车。那么那些高楼大厦、轮船火箭也是一样的吧?简单的一个提醒,我的思路一下开阔起来,以后看到汽车、建筑、广场,我就想它的空间图形是什么样的。
他那几句话,对我的学习有重大影响!
从那以后,一直到大学毕业,凡是与几何有关的课程我学得都很好。上大学时,我的制图几乎都是年级前几名!这就叫不提醒不知道,一提醒就最好。我到大学以后第一次考试就是机械制图,这是相当复杂的课程。例如,整个一个电视,让你从几个侧面快速看去,里面有很多零部件,你必须从一个侧面把所有的零部件全都画出来,有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平剖图等。
大学的老师也很有思路,当时的考试方法就是给一个立体模型,让你看一眼,问大家记住了吗?记住的话他就收起了,请同学们自己去画这个图,我基本上都画得非常好。我的机械制图甚至被当成专业样板。老师会说,大家要看这个图怎么画,就看秦兵的吧。
这就是杜先生当时的几句话对我产生的影响,一样的学生,因为方法不一样,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别。
所以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