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重要 | 第一个社会化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应具备哪些能力

标签:
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师非比育儿 |

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有时像是两个人,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流程和规则,而且这些行事规则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要遵守;第二、在幼儿园中,孩子会发现他只是很多幼儿中的一个,老师鼓励孩子按照规则做事,老师会表扬做得独立的孩子。但有的孩子自理、自理能力不够,或者有的孩子因为与父母的关系建立的程度还不足以支持到孩子在幼儿园中与老师、同学的正常交往,他们也会形成各种各样在幼儿园中的行为模式,比如有的孩子回避与老师同学接触,有的孩子恨不得躲起来让老师看不到他,有的孩子不善于在集体中自处,变得不动、不说、不做……无论是哪一种自处方式,都会在长期执行的过程中,形成心理、行为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也就是孩子在团体中的位置,即定位。这种定位形成后,除非特别改变,否则会伴随孩子进入小学、中学。比如习惯于躲着老师的孩子,在小学中学可能也是默默无闻,无论好事或坏事,他都常常是被忽视的那一个,未来进入社会中也是那个似乎看起来可有可无,缺乏自我价值感的那个人。而常常用调皮捣蛋引起老师关注的孩子,在小学可能会频繁地接到老师、其他家长告状……成为令很多人头痛、不喜欢、嫌弃的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进而,这些不良的位置和感受同样会深深的植入孩子的内心和身体中,成为他未来引发别人讨厌他、远离他,甚至是攻击他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养成为一种引发别人来欺负、虐待自己的行为模式。

孩子的幼儿园之路
家长如何支持?
怕孩子吃不饱——喂!
在外面怕孩子累着——抱!
怕孩子画得太慢——抢过笔我来画!
拼图拼不上,孩子刚露出一点难色——立即帮他拼好!
快放下,你拿不动——我来!
想自己下楼——别摔着,我来抱!
……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
除了让孩子独立,还有哪些能力需要关注?
还有哪些能力需要在这个关键期内养成?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没有打好基础,以后在学校、社会的定位也就难以改变了。
人类会最优选择经验传承意识和行为。小学的行为表现是孩子在幼儿园团体中行为的重演,通常是孩子在幼儿园中位置的再现、发展。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1jAfXKRkXOTIFtd0DpUtibHNJREj217gkdiaiaehTcibxMjUwDvWLKoyNXAOWOJ7aDbiaLfFrPpxtovFppFFr6hk5V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孩子当下与人的交往方式会在岁月中养成为他未来的人际关系模式。
5岁孩子形成的心理、思维、行为模式,基本成为未来的性格特征。这些会导致未来孩子在社会上位置的巨大不同。
家 庭:不难看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家庭养育出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基本互动能力等决定了他们在幼儿园中的定位。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1jAfXKRkXOTIFtd0DpUtibHNJREj217gkOuNuOyku8kx1GNtebFTYcmQFgtfVgk3fWH8JwgA5RyTnHNerXMz0r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些能力是由孩子入园以前主要照顾者对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的。
而在这些重要的互动发生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起着关键的前提、引领作用!
那就是安全感,这是由父母决定的,早期是母亲,其后是父亲。
点击:四年第10场 | 2017 非比依恋(安全感)修复工作坊招募
所以,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主要陪伴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是保姆,以及母亲、父亲对孩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决定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包括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