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让你纯净如昨
(2013-07-16 01:03:15)分类: 案例实操 |
多想让你纯净如昨
作者:儿童心理师非比
今天见2岁的小外甥在家里快乐的跑来跑去,用含混不清的话语让大人们“开空调”“看报纸”“装起来”的时候,看他颠着小屁股跟每个人说“拜拜”,不被理睬时,还不厌其烦地叫嚷,最后干脆跑过去拉着对方的胳膊说“拜拜”,仰着小脸等着对方回应的时候,我不禁感叹:他纯净无暇,没有任何感染。
你是否也像他一样不怕被拒绝呢?不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更不会给自己不好的评价。
在很多成年人的心理治疗中,尤其是恩师龚鉥博士的成人心理剧团体中,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也难免对自己没有负性评价,但当它大到一定程度,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人际,甚至是目标,那其结果一定是未来发展,以及家庭幸福。我和我的老师用完型、用格式塔的方法去帮助人们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对真实的世界,其结果可能与想象的完全不同。究其根源,可能是若干年前的某些事,也可能是幼时父母的评价影响等,无论是什么,是20几岁、30、40,甚至是60岁,一旦被处理掉,将摆脱纠缠自己很多年的困扰,轻松地面对余生。
但是,今天,我工作的对象只有6岁和10岁。他们内在优秀,想问题深入,见解独特、视野与众不同。但他们不爱加入集体活动,远离伙伴、尽量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自我评价低、目标低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比如其他同学的目标是菁菁少年或者是优秀,而他们的目标仅仅是合格——因为在他们的意向里,他们是不合格的。他们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缺乏被肯定。
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有关注心理健康的父母,他们在这么小的年龄得以发生和被发现,当然他们也有幸参加了非比成长营。当他们透过团体看到真实的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倒影时,内在的人际焦虑、惶恐和自卑被动摇了。一颗小苗蠢蠢欲动……
他们是幸运的,如果这种心态和恐惧不及早被发现和干预,将成长为永久的模式,而且会随着对负性体验的过度关注,而进一步演化,甚至成为“创伤”,长到18岁定格为人格的一部分。
他们很幸运,比起成年人,他们早早地得以修复,他们未来的轻松还有很长很长,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伤痛。对于一些经历,请千万不要期待可自行修复,心理创伤何时都可以干预,但年龄越大预后越差,而之前造成的负性结果则无回天之力。
问:1、一个长期觉得老师或者是伙伴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的孩子,自我评价低,直接就表现到目标低,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提示: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子女教育)
2、为什么一个内在优秀的孩子,却不愿意展现自己的优秀呢?他担心、害怕什么?他曾经历了什么?
3、为什么不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