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好寒假生活

图为往年菁菁少年成长营寒假活动
问:非比老师,孩子放寒假了,安排点什么比较好呢
@儿童心理师非比:
放寒假,除了写作业外,要安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既对自己有成长,对别人也能有帮助。
1、去做公益,只要去做,任何孩子都可以做到,不受智商、能力限制,但是受家长思想限制,更需要家长付诸行动——带着孩子去做。小志愿者联盟每年春节初一都要去东小口镇敬老院给老人们拜年,北京地区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xiaozhiyuanzhe2009 ,外地同学可以学习自己组织。
注意事项:
带孩子去做好事,照相留念是需要的,但一定要明白:工作状态才是最美的,在不打扰孩子与老人互动,给老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帮助孩子拍下一幅幅照片,这才是最美的.
切忌:1.不让孩子和老人摆好姿势照合影.
2.切忌照完相就走.
3.把照片冲印好送给老人.
4.不要把功利带给孩子,去看望春节依然在敬老院不能回家的老人_送温暖,就这么简单.
2、注重在假期提升孩子心理能量、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注重人格的完善。
孩子们平时沉溺于学校一个环境,而且以学习为主,评价标准也以学习的标准为主,孩子很难有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发现、发扬,也很难有其他能力的提高,要安排孩子能“成长”的课程,在下学期开学前充一充电,但我的“充电”并不是学习文化课,如果开学时要学、放假还要“上学”,那根本就没有必要放假期了,是么?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能力,文化课程只是一小部分。家长不要眼睛仅仅盯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其它心理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比如3岁前的依恋关系建立;6岁前的对生活、世界、生物、规则、道德等的基本认知、行为养成、价值观念等的最初模型建立;8岁前的语言、性格培养、道德发展;11岁前的学习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抗挫力培养,即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注重社会实践增长孩子社会适应性和意志力、抗挫性,理解社会生活;尤其青春期是最后一个影响孩子变化的关键期,但如果是正常发育的孩子,此时的家长已经很少能影响孩子了,因为此时他将向家庭外发展人际关系,与别人互动,理解、支持和帮助成为他们的必要能力,这些在青春期前有所发展,在青春期才能顺利的拥有知心朋友,建立自己的亲密圈;如果之前的人际挫折没有修复或者在于别人打交道上缺乏情商能力,此时发展就“用时方知晚”了……还有很多关键期发展,大多数是在12岁以前,所以小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更要注意,多接触社会,锻炼意志品质和心理建设,为后面中、高考打好地基。
错过关键期,后天弥补事半功倍。
3、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参加,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要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改善环境的思考,可以动手去实施解决办法……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担心孩子不会做,大人耐心引导,今年你教她,明天他熟悉,后年他就可以自己有创意和动手能力了,但需要坚持。社会经验就是在实际的体验中积累和增强的。
2014年寒假,我组织去世界小商品批发最大市场——义乌去考察,通过规范的市场研究流程及亲身体验,使青少年的商业感觉得到开发,商业流程运作经验得到积累,这个经历会持续影响孩子后面的思维格局及生活,比没有这个经历的孩子在商业运作上拥有更多的基础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的商业思维能力和经营头脑,未来他们中可能就会出现成功地企业家、商业领袖。相关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2eaeq.html
4、学习什么都是有用的么?
问:哦,谢谢非比老师,现在流行冬令营,大约一周的时间,学习礼仪与口才类的,这类有没必要啊
@儿童心理师非比:
学校就像游泳池,学习成绩就像游泳比赛。参赛人员的游泳技术是自己练、或者找教练练。学校不管教技术,只管比赛,这个比喻似乎不是十分恰当,但我认为学校是平台,孩子的能力是校外培养的,校内的最大作用是展示,虽然老师们也教了孩子们同质化的东西,正因为如此,那特别的部分,是校外额外哺育的。
有的人天天闷在水里练游泳——只学习不做别的;
有的人跑步跳远提升体能+游泳——就好像那些围绕着“提高文化课成绩”为目标来准备的人;
有的人分析别人战术,锻炼自己意志,同时在技术上提高和训练——心理、技术、体能全面,百战不殆;
有的人自认没有天分,顺其自然——家长放弃或孩子自己放弃,孩子的体会都一样是没有价值感——活着没意义,或者好死不如赖活着,不自信则缺乏动力、活力、努力,真的就舒服么?
有的人则认为自己得天独厚,老天会照顾——资源很好但靠天赏饭,不能很好的栽培、耕耘……
你觉得怎样更好呢?
有的人今天学跳舞明天学下棋后天又去学跆拳道,哪科都是一个专业,不坚持哪个都没有建树,即使坚持了,孩子难道真的要做那一行么?手里拿着一堆证书、比赛成绩,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学得又精又专,说是为小升初进行准备,其实哪几个又对小升初真正有价值?如果说是为了培养特长、爱好,这是孩子真正喜欢、有天赋擅长的么?他未来的主业就确定了是这项特长么?
如果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某些气质、能力,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么?这只能说是培训市场没有整合的状态,家长们无奈、被动的选择。单独的各种课程,都有自己一套体系,出于经营的考虑,都相对庞大、专业化,这就导致课程自己形成壁垒,孩子难以在生活中应用,而课程间又难以衔接、融合,尤其年龄小,迁移不易,又没有督导跟踪,往往学成了课程是课程,平时是平时,课程结束一切结束,导致效果不好,意义不大。尤其口才课程,市场上有的讲发音朗诵,有的讲场合应对,有的甚至相当于智力开发,而且孩子从愿意开口说话,到说得流利、到位,到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口才技巧,而在于孩子内在的心理因素,这个不解决,口才课就是治标不治本。口才课适合外向的孩子提高表达能力技巧。
5、放假放松也好、继续补习也好,开学前依然记得要轻松、振奋地步入课堂,以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每年开学后都有家长抱怨孩子懒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沓,只想着玩,不学习等,这与没有有效的安排假期有关,孩子可能没有得到放松,可能放松的过大;也可能对自己没有信心,也许是上学期的负性经历又出来影响他不能向好,更可能是上学期甚至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孩子又带着“老毛病”进入课堂等等,情况不一而论,更比较微妙,就需要个案研究解决了,可是更多的家长只是抱怨、牢骚而不能采取行动,所以问题也是积压下来,越来越大。其实,等到开学再解决——已经晚了!
“非比菁菁少年俱乐部”每个寒暑假可开办成长营,不仅为孩子在新学期的适应做准备,更进行“修理”“维护”“加油”,一系列细腻地心理成长服务展现的是孩子新行为、新认知、新的自我评价和新面貌。详情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2eafm.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