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打架\被欺负的处理需谨慎
作者:
心理咨询师非比
孩子间经常发生矛盾,大人们是很难说清楚\看明白,尤其是两家家长角度不同的时候,很难做到客观评价,说来说去,各有各的道理,谁能搞清楚原因呢?“打架”就是成长中不能少的人际交往磨合的必经之路,如果要探寻其中的对错,则舍本逐末了。

讲一个非比菁菁少年成长营中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晚上,突然接到一个妈妈的电话,说孩子A的额头被打坏了,很深的伤疤,让我明天找对方B家长理论,要求对方家长道歉,看病等。我当时并不知道发生了这事,心想如果问题严重,一定会有人告诉我的。而且A妈妈说A也不记得是哪个孩子了,他不知道对方名字。
据A的妈妈说,A是一个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甚至来笔试的时候,半边脸都是伤痕,说是被女同学打的,所以这次“又"受伤以后,妈妈很气愤,可能也很无奈,觉得孩子懦弱,不会还手。
第二天,我看到一个孩子的额头上明显有大概一寸长的划痕,经询问确实是他,而他的家长竟然都没有看到!A在额头靠近发际处有指甲盖大小的一个月牙疤,不注意基本看不到,但稍微深一些。双方承认,但都说没关系。
孩子间打架、争斗、开玩笑等都很正常,尤其是男孩之间,但成长营会对此做处理,因为“安全”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主题,会根据真实发生的事件很多次、反复做心理剧,带领孩子们体验当时的情境、、感受以及自己的想法,这一次当然也是个绝好的机会。
A比B大2岁,但两个孩子的个头是差不多的,A显得更茁壮一些。
当A兴奋地还原当时的情景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整个过程,适当的时候他们要表演出来,事情其实很简单,B跟A开玩笑,从后面抓住A不放,A觉得B是在欺负自己,所以想着“不能饶他”回手很重,结果他的重力激发了B还击,所以B也下意识还手,A心想“你还没完了!”狠狠地踹向B,B就抓了A的脸,A又打还了B的脸,结束,谁也没哭,谁也没告状,甚至发生这个事情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也没有注意到,因为大家拉拉扯扯的其实很正常,就是游戏。
当问到孩子们支持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支持A,因为A防卫过当,把玩笑当成了“欺负”,年龄小的孩子其实很难区分这两个抽象词的涵义,当家长以自己的判断去猜测时,过分夸大“自我保护”,就会影响了孩子的评估系统,造成“混乱”。这个事例如果不是这样细细的拆分开来,真相是难以澄清的。
事后处理,需要更加谨慎。既要保持中立,又要让孩子们从中体会、懂得,而且一定不只是一次……才能摸索、掌握那个尺度,既不能懦弱,更不能持强凌弱,不能斥责、伤害任何一方,要保护两方的利益,要保护孩子勇敢还击的举动,但绝对不能给以表扬……这是需要有心理治疗背景和经验,既不能让孩子感到被羞辱,又要积极寻找最佳的解决之道,这不是简单、可以一两句搞定的事情。另外我们还有感统、去敏感性、身体灵活性、对抗性训练,同时有情绪认知、情绪管理,以及语言表达等一整套的能力培养,再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孩子们会有对应的方式产生,经过强化,形成行为模式巩固下来。
再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孩子们懂得如何去沟通,懂得看“眉眼高低”——情绪状况分析事态,适时收手,不使事态扩大,说实话,即使遇到没有经过我们这样细致训练的孩子,即使跟我们孩子打起来,呵呵,我们也不会吃亏的,哪怕最矮小的。而且孩子们基本知道“尺度”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坚韧和不放弃,就能吓死你,看你下次还敢惹?呵呵。
事实上,这一年来基本没有动手事件,包括原先很暴力的孩子都没有。但有个别女孩很厉害,哈哈,那个尺度还需要磨合,但也不是伤人的情况。
这些不是一个家长可以做到,只是“客观”就是越不过去的鸿沟。而且时间、时机家长更不可能做到,最难的是更无法协调别人的孩子,很容易变成两个家庭互殴,却依然找不到原因所在,究根追底,不论打人的、还是被打的,今天的“果”都是可以在自家找到“因”。
对于孩子A,来了这么多天依然不知道同学的名字,可见他对同学的态度,不太关心别人,不太注意结交朋友,事实上他之前的日子在成长营里也确实没有相对稳定的朋友关系,所以即使“打架”,也难以找到支持。当然,交朋友并不是为了找帮手,而是朋友关系可以发展出友情、可以有情感联结,可以有同理心,更可以减少冲突,但是,家长的注意力过于强调“被欺负”,而将孩子的主要精力也给迁移走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孩子挨打来说,家长肯定心疼,但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指点,很可能走偏了方向,孩子的事最好由他们自己处理,或者由老师等中立人处理。孩子有委屈时给与他充分地理解、支持、安慰,比带他出去打赢更重要。家长在激动之余,更要清楚“此时做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如果某个小朋友总是打人或者是被打,则说明他的沟通方式需要改进,一般仅靠说教是不行的,
还需要行为训练,但作为家长很难时时跟着,及时解决,,而且很多事情有很多细节,表面清楚,但很难杜绝,而学校老师也没有时间和经历来做这个工作,
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那样的行为模式,性格也相适应的形成这样了.
但在没有专业人士协助处理的情况下,教孩子“宽容大度”一定比“以牙还牙”对未来成人更有价值。但如果孩子有“恐惧”,对打人者“害怕”“诅咒”,对事件有委屈、憎恨等,并长时间不能度过,则最好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处理。儿童需要找儿童游戏治疗师处理。

暑期 幼小衔接/小学生 成功体验营
学习能力成长营
非比菁菁少年俱乐部【最新招生】
1、非比学习能力训练:大脑信息处理\感统协调\课堂行为\注意力等学习基本元素提高;
2、火箭班:提升自我\认知\表达能力\点燃小宇宙;
3、情商碰碰车:儿童团体成长\关系练习\正能量
http://t.cn/zTtm7mT
4、青春期青少年成长小组 http://t.cn/zTXuFsl
5、家长成长小组 http://t.cn/zOmMHPP
6、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调整咨询
解决孩子的问题就是与时间赛跑,问题与孩子待得越久,孩子越不舍得让它离开,痛苦和负性结果就翻倍增加。涉及亲子关系、离婚前后、亲人离世、丧失、失学、适应环境、怕失败、自卑、早恋、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抽动、影响纪律、攻击别人或自己、人际、表达能力欠佳、过于内向、错误的认知、情绪问题、人际、被欺负等。
非比儿童心理工作室
菁菁少年俱乐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大屯里317号 金泉广场三座707(北苑路上,城铁5号线大屯东站即是)
工作电话:010-84966220 15611717252 13801206179
菁菁少年俱乐部预约qq:2375325085
交流平台:入群请提交个人地区、姓名、职业、孩子年级、性别等信息,拒绝广告进入。
儿童心理成长家长q群:1167464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