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为何再次虐猫? 事件背后看端倪

(2010-08-18 08:22:37)
标签:

教育

虐猫

小猫

残忍

自我价值

素质教育

心理咨询师

孩子王

非比

杂谈

     家住XX 园9号楼的张奶奶收养流浪猫多年,好多邻居都知道。

     昨天,我女儿玮玮回家,跟我说了一件事:
    8月15日那天晚上,我家玮玮出去玩,看见9号楼的墙角,一个张奶奶辛辛苦苦做的猫窝被人点着了,当时有很多人围观,还有很多人在咒骂烧猫窝的人,火势很大,烧了一会儿,保安才赶到,将火浇灭,发现猫窝里有只猫的浑身已经全部烧焦,惨不忍睹,竟然是有人故意用砖堵住窝门,不让小猫出来,然后点燃猫窝。张奶奶很伤心,含着眼泪将小猫埋了。

 

    上次虐猫事件是春节期间发生的,也是玮玮亲眼所见
    几个XXX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围堵住一只流浪猫,用绳子捆起来,全身绑满鞭炮,点着后,随着一声巨响,,小猫被炸得四分五裂,血肉模糊,连眼珠都炸出来了……

 

 

用爱去救赎那滑向深渊的灵魂

心理咨询师  非比

   

    攻击行为是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一种表现,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建立自我价值的重要时期,关键期。到了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加上青春期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要体现出“我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的行为趋势更加明显,他们要“控制”要“耍酷”要“特立独行”,也就是第二逆反期的呈现。

     攻击行为一般在小学中年级开始,男孩多是动作,女孩多是言语,这是他们在寻找“自己”的过程,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力量,包括获得自己在伙伴中的位置……当然也有发泄的成分,发泄自己的不满,用“攻击”的方式表现自己有力量,通过“别人的痛苦”获得满足,通常这样的孩子都是缺乏父母关注,缺少家庭、老师、同伴等对他价值的肯定,那么他在他自我价值确认的成长期间很迷茫,物竞天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那“正”的肯定没有,好的位置你们都占了,我就来“恶”吧!反正每个人都要有个出路……你们怕我吧?我是“英雄”,我也很“成功”啊!你们不敢做的我都作了……就前面搂主例举的打“死”人还炫耀就是这个事件(他们应该不知道有了这个结果,回学校炫耀时也没想到这么严重)。他们的心理需求没有满足(就是爱、关注、肯定价值)的情况下,会继续寻找其它的“刺激”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而一旦成功的攻击行为使他产生快感、或是得到他人认可或赞扬,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将强化、产生他的下一次攻击。并且更为危险的是这种行为经验的形成将随着实施次数的增加在大脑中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行为模式,具有惯性和优先性,其它类似事件会越来越多地触发他这样去做,而且可能会泛化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这样经验的人比没有这样经验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和社会危害。
    

     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时期,需要有他人生中的“重要关键人”出现,给他“认可”和引导,让他知道“他对于你(这个重要关键人)来说很重要”,用爱和关注去感化他。
     家长基本是没多少指望了,因为是他们“造就”了他的今天,这时需要而大多情况下“老师”成了救命草,因为老师离他们最近,当然这个要靠运气,这样就有了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是某老师引导他走上了正途,改写人生,获得成功。
     有的那个人可能恰好是异性朋友,就是那个“爱人”,这就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爱情,他愿意为她去死……当然,也可能会因为那个“爱人”的离开(他认为是背叛),而承受不了“再”次的“失败”打击,而破坏那个“爱人”。
     还有那些不幸运的,一生(或许很短)都没有等到这个人,他们会继续他们的“旅程”,最终离经叛道。大家还记得去年长春有个入室抢劫的罪犯,听到人质叫他“孩子”而放弃杀她,第二天却遭到人质报警被抓的事吧? 仅仅一声“孩子”却让他感受到了长辈的关心,或者疼爱,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他要的多么?只是没人给。

      其实,错——更在于孩子的父母。

      有人说伤害动物是为了搞“研究”“学习”,我说这种情况会相对较少,因为人本性是善的,那么不顾一切去坚持做伤害行为一定会有要发泄的心理基础的。当然这种“伤害”要区分什么行为,比如这个事件的一把火,还堵上,看似恶劣,但在几个孩子互相怂恿、争相献计献策的情况下,实施起来很简单,而且火着起来以后,事态绝对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结果可能也不是他们可以预想到的了。

      很想知道火着起来以后他们都在干什么?什么表情?不知他们是否看到了烧焦的猫?他们现在又如何想了?每次走过那熏黑的墙是不是心有余悸?

      但从第一次鞭炮炸飞猫的惨象以后,又实施了这第二次火烧,对于能一次次制造这种惨象的这些孩子来说,跟那一刀刀、一下下地实施,看到痛苦还不放手,有快感的犯罪行为无异,问题真是更严重了!

      这样的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是对社会价值观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误,如果再不加以干预,任其发展下去,轻则不受人欢迎,重则即使不犯罪,也可能因为具有反社会人格,极易成为躁狂、精神分裂症病人。

        踩死蚂蚁,蚂蚁小,看不到痛苦;打死苍蝇,苍蝇能看出表情么?解剖青蛙、鱼你能说出它是哭还是笑么?
        为什么对猫却群情激昂?
        是因为猫有血有肉,有丰富的表情,从眼神中能流露出情绪情感,它与人通灵,所以“应该”难以下手,如果有人认为没什么,那这人绝对是大众道德标准之外的异人。

 

         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是父母的天职,你今天忽视他,明天你可能就是那只被炸飞、烧死的猫。

 

          愿世界能越来越美好!

          孩子本应是天使。

孩子为何再次虐猫? <wbr>事件背后看端倪

非比学习能力成长营致力于学习能力训练及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调整,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儿童进行观察和有效的干预,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提高抗挫力,挖掘潜力,使学员的学习能力和人际能力提高,学习生活更快乐、适应性更好,也更优秀。

其它参考博文: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82288203_0_1.html

寒期学习能力快乐成长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2dv9i.html

请参看暑期训练营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17q5i.html

训练营中的小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2dr34.html

有关学习能力训练

一年级的训练案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0q0x2.html

四年级的训练案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0ol8a.html

训练说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0opds.html

以往实践经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0i4nc.html

青春期青少年心智成长快乐 招募! 快来交朋友,探讨人生的价值, 青春期的迷茫……一切你感兴趣,却在别处无法说的话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8494b0102dx4y.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