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

(2010-06-27 01:27:53)
标签:

个人成长

非比

孩子王

小学生

心理健康

    父母: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

                                         

                                       作者:儿童心理咨询师:非比

 

 

    最近因为一些付出、回报、肯定、指责等事情搞得自己不太愉快,也一直在检讨、做自我分析,随着事情的增多、压力加大,所以人也比较脆弱和敏感。

    其实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好的过往,非常不好的一些负面经历,和一些不好的负面情绪没有释放……

    我以前曾经很真诚地帮助过一个人获得很高的职位,但是那人却将我置于我职业生涯最尴尬的境地,给我编织了很多谣言,制造了很多逆境,就为了让我离开,,,,,虽然我依然遵守了我的诺言,就是我遵守了只有我、老板和他知道他是我介绍来的这个秘密(现在已经时过境迁了,那时考虑对他面子不好看),但老板和一些人也是看到了他的为人,可是不管怎样,那样的伤害还是刻骨铭心,我想这也是我自己未完成的一个情结——就是缺少的那句“谢谢!”
    还有就是我的父母,从小到大,无论我为他们做了多少事情、买了多少东西、带他们玩了多少,他们永远对他们的老二好,我这个老大得到的永远是责任和义务,他们对我和老二之间的差别就是比如来北京在她家住2个月,在我这里可能最多一周,在她家就是保姆小时工、睡凉台;在我家就是双手插兜等着吃饭,然后那边一声招呼马上离开我去她家……这也严重的刺伤了我的自尊,对于他们我想我这辈子都无能为力了,我永远得不到他们的重视和尊重。
    从小我就是跟随奶奶长大的,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个孩子,在我自我价值建立最重要的时期,是邻居和亲戚而非父母给了我喜爱和照顾,他们认为我是"最" 优秀的孩子, 他们津津乐道于我的成长故事, 他们会把我隆重的介绍给他们的朋友……他们给了我自信和爱,还有快乐的童年,让我能够“健康”成长。但人总是需要有父母的,这是你怎么也割舍不下、抛弃不了、躲也躲不掉的情结,我学心理学后,看了一部影片叫《心灵鼓手》,当教授和威尔为解开一道数学题而高兴的拥抱欢呼的时候,我发现我就像那黑暗阴影里的助手一样落寞,那个镜头深深地触动了我,一直萦绕着我,最后我终于解开为什么我对此镜头会耿耿于怀,甚至潸然泪下,那就是我跟我原生家庭的关系,我就是那阴影里的影子,我就是那样在父母的忽视中长大的!我就像《半边天》中《逃》的女主角一样,用一生去寻找那份缺失的“爱”,总也找不到、填不饱……

    这些都形成了一个结,未完成事件,当有一些类似情境出现的时候,我就比一般人更会追究、期望。。。。。。

    上面的故事都涉及到一个最底层的问题:尊严——重视——自我价值。
    我分析我的内心,潜在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获得肯定、尊重和爱。
    但现实是,很多时候你付出了,但却没有反馈。

    心结,每个人都有,只是你可能不知道,遇到特殊事件要探寻自己。
    每个“奇怪”的,“与众不同”的人或事背后都有原因,都有前期经历的影射,都有儿时亲子关系的再现,所以说“超越自己”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阿!

    更所以,我们这些“不完美”“残缺”的成年人不要因为自身的未处理问题影响到子女的成长,更要避免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成见)去教育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其实那可能不是真的,只是你的伤口而已,不是孩子的伤口。
    我们这些“不完美”“残缺”的成年人之间要多些理解和包容,人在活着,怎可完美?打过了,骂过了,互相理解下“他可能以前如何如何才怎地怎地”,懂了,就不再计较了,更不应该延伸到像白纸样的孩子。



    我剖析出自己,不希望大家就我的经历去讨论,而是希望用我的切身经历(伤口)提醒大家:

    1、在童年,12岁以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有1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注意“公平”,不轻视老大,不重男轻女是多么难以平衡的事情,但必须做到。

    3、家长能给孩子什么?不是金钱、名誉和地位,而是在他(她)小的时候存进去足够的“爱”,就像是养老保险一样,12岁以前,你存进去的越多,以后孩子可支取的就越多,不要让孩子透支。(当然,不是溺爱,这个要说开去就得专题了)这些爱是未来孩子面对挫折、逆境和孤独寂寞时舔舐伤口的最好的灵丹妙药。
这是我去年毅然放弃住宿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孩子储存足够的关注和爱。

    4、教会孩子学会“爱”,因为它是获得“爱”的最好方式。一个只知道“接受爱”而不会“施以爱”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只知道一味的要求别人满足自己,不但没有感激之心,甚至在没得到自己满意答复的时候就恶语相向,这样的心态和做法怎会交到朋友,如何长相厮守?“爱的能力”就是“关系能力”,是未来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和谐、融洽,达到自身协调圆满的万源之本。
    《半边天》里毁容的故事就是一个被爱太多、从不吃亏,不会施爱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延展一下,我是个啰嗦的人哈,顺便说说孩子最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什么。

    5、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成长要素就是意志力,“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沃德说。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想详细了解请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158901.html?wtp=tt

    6、就是行动力,不说都知道吧?

其它更多文章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u/11822882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