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从某名校转到海淀区民族小学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体会,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择校靠自己,不能靠传说.
祝福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和学校.
正文:

这里的同学明显比名校自立,家长们忙于生活奔波,很多孩子是自行上学,有的甚至要自己换乘公交车上学,不论酷暑严寒,曾经有个家住天通院的孩子在雪天步行2小时回家!真让人敬佩阿!
虽然这里孩子的家庭条件没有名校富裕,但孩子们健康\独立,友爱,朴实,比起名校的娇惯\任性\浪费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这里班里同学不破坏东西\不打架\不翻别人东西,这让我省了不少心,转学过来我自己都觉得长寿了,老师慈祥同学友善.
他们1-3年级的班任特别好,给他们养成了好习惯,他们都说比现在的数学老师还好,我们都想象不出来会" 好"
成啥样,因为这个老师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菩萨了...........
没经历的人可能想象不到,在宣称"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名校,让老师鼓励\表扬孩子有多难!家长要花费多少心思去讨好老师,不然孩子在班里简直形同不在,不论你多优秀,老师就是看不见,而这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是多么大的打击,我们女孩不淘气,但也少不了跟着全班被骂.我遇到一次,听着老师骂了40分钟,连晚上加餐都被老师骂"没了",别说那顿饭是否重要,就说孩子的自尊心怎么建立?!都成2皮脸了.
转学以后,所有的老师都说孩子胆小,不敢大声说话,可是我们在金鹏科技论坛上论文答辩的时候,礼堂里有众多评委家长在场的情况下依然沉稳答辩,思维敏捷,可为什么在老师面前大气都不敢出?这不是以前老师3年给吓出来的毛病么?
说完老师说学生,原先班上孩子住宿,受压抑,加上娇惯任性,老师始终没有办法解决,只靠简单的打压\请家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了班主任的课能正常,其他基本所有课上都有捣乱的,需要老师维持秩序,一学期下来,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我们班比对班少作了10多张卷子.两边的班级差距太大了,简直没法比.
这里学生的家庭贫富差距很大,冠城园的孩子富有,附近也有住地下室的打工的孩子,但人家奥数分最高,
我们没看到孩子们之间有什么攀比之心,老师也算公平,从能力和业绩出发,我没发现看人下菜碟的情况.基本都是学生选举,他们很自由,畅所欲言,这学期班干部就有一半换了新人,公益心\学习好\有正义感\能担负责任的孩子被推举出来.还可以自荐,很开放,机会很多.孩子们很健康,自荐没被选上也不放弃,下次有机会继续自荐,呵呵
目前学校有民乐队\鼓乐队\合唱团\舞蹈队\美术\泥塑\体育\跆拳道\网球\航模\电子等兴趣班,很多都是学校花钱请教委\少年宫的老师来授课.
学生只交材料费.
由于人少班多,所以 优秀的孩子被大家抢,身兼多职, 象妞妞这样的, 基本都是分身无术.
只要你愿意,任何班都可以去上,根本没有名校狼多肉少的问题.
而且象民乐队\合唱队\舞蹈等都是可评特长生的项目,这周六他们去参加北京市比赛,如果获奖,5\6年级的都是特长生,这在名校估计要走后门才能进去.
每单元都会考试测验,期中期末大考;
数学考试从来没有奥数题,但卷子密密麻麻的题量很大,转学考试的时候我们学的是人教版, 在别校考试都是北师大版,但石油\前进我们都考了90\100的,到这里才考了7\80分,这点让我觉得他们的教学质量并不差,
但这边的英语课时只能按照教委的要求,不能增加,而3\4年级的新起点英语会突然难起来,不上课外班的同学会吃力一些.这种情况除非在外国语学校可能会有保障,其他不论在哪里都还是要有课外班补充的,我们是因为有LILY英语的辅助,校内课孩子很轻松,只要背背单词就可以了,口语\听力\句型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
我们原先名校的优秀的孩子确实比这边的多,但那都是家长培养的,都是课外班上出来的.这次走美杯奥数比赛,原来班的同学就2个一等奖,一个2等奖,但那些都是疯狂上课外班的结果,他们中最优秀的一周进10个课外班,除了冰球以外,都是围绕数\语\英,奥数3个班,语文3个班,英语2个班,周五一个晚上就3个班,
这还是3年级的事情,还没算仁华的半天课程,所以学校的作业基本可以不写了,那点知识对于这个孩子根本不值一提.
上这么多课外班学校就只是个学籍摆设了,如果你愿意上孩子上这么多班,在哪所学校"上学"就真的不重要了.
作文\阅读\英语\奥数这四门课都是必上的课外班,那边开学到现在只写了2篇作文,而北大附小4年级只写了一篇作文.
我家妞妞的课外班现在只有一周2次的英语\生物\手风琴和羽毛球,奥数已经2学期没上了,正犹豫要不要假期补课,作文我们根本没必要外面加工.这边老师抓得还是挺紧的,以上四年级就开始为五年级统测做准备了,从知识储备到书写习惯,都严格要求,每周数学\语文都有补课,英语老师也会看着差的学生改错.
每天飞信跟家长保持联系,孩子情况掌握及时清楚,很有节奏和紧张。
班里的同学有一多半在上课外班,奥数\英语和一些艺术类的,也有上作文的.但家长要求似乎都不是很高,不逼孩子,也不疯狂.各种赛事基本都是学校推荐参加啥,是否参加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他们班也有几个市里获得比赛奖的,但自己去外面报名参加比赛的很少.
老师也公开的问谁参加,不会像原来的名校那样偷偷摸摸,可能因为这里家长并没有那么注重这些东西吧,反而没有争抢.
欲知前因请参考博文: <我的择校路>
其它相关文章:
话说择校 一
话说择校二教师期待
浅谈小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建立
影响小学生自我价值感建立的两个怪圈
在公益活动中成长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