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2012-06-28 10:22:15)
标签:

评课稿

杂谈

分类: A4项目评价B11评优评先

《记承天寺夜游》评课稿

瓯北四中   吴春香

   今天听了2012年永嘉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课《记承天寺夜游》,执教者是高琼霄老师,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她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教学理念非常开放,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配合闪现出不少亮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优点就一一显现在我们面前:

一、教学基本功扎实

高老师热情的笑容,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气场。由微博引出新课,时代感强。高老师的解题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游”给出了六个义项,让学生选出正确的义项,很好地理解了题目。教学语言非常简练,让人印象深刻。作为语文老师,高老师的语言也充满了诗情画意,“高度凝练的笔墨”“请闭上你的眼睛,聆听美妙的音乐,听着我的朗读,再次夜游承天寺”杨老师的课堂评价也非常精彩“你的见解很独到”,“你的表达很流畅”。高老师的配乐朗诵抑扬顿挫,手舞足蹈,给学生很好的朗读指导,在课堂上带给我们听觉盛宴。

二、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导入课文后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大声朗读、指名读、配乐齐读,指导后再齐读。疏通、翻译课文学生再读思考:那你读到苏轼什么样的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们平常的教学往往把朗读和理解人为地分离开来,这对于理解文意存在问题。

疏通文意根据课下注释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在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问题,老师抽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点面结合。理解课文用“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带领学生在朗读中分析体会。整堂课一个小高潮是老师引导学生表演起行的情景,非常精彩。老师用手势配合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提高,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这一点高老师把握得非常到位。  

三、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

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杨老师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2、为什么作者眼里只有竹柏并及时引入竹柏象征义;3、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问题设计虽少却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肯綮且游刃有余。在对“闲人”解读中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

四、教学效果明显

在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落实了双基,生字的注音,重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理解,背诵,在这堂课都完成了,课堂安排非常紧凑,老师显得非常从容,学生学起来感觉轻松愉快。我们一般通常需要两节课完成的任务,高老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轻松的完成了,学生的情绪始终饱满热情,对苏轼的人生态度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面对今后的困难,是一次良好的人生教育课,

纵观全课,高老师的这一节课内容充实、具体,有深度、广度,教法灵活、得当,教师热情鼓励、及时点拨,学生参与度广。美文,美声,美课,是一次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2012.3.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