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印采访录

标签:
张印著名画家摹古工笔 |
分类: 文艺评论 |
http://s15/mw690/001i07thty72zKmHJfw7e&690
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晚年接受采访时说:画院里搞一级画家、二级画家;社会上搞美协、书协、作协会员,艺术硕士、博士等。弄得一些艺术家拼头衔,不拼作品。他认为,头衔都比不上作品重要。无论画家也好,书法家也好,关键是精力要花在作品上,出好的作品才能拿奖,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艺术家。未来真正的艺术家出自于民间。
2005年我在北京台湖国画院认识张印先生,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他,从内心深处钦佩他独立的艺术坚持和探索,敬慕他色彩绚丽、奇幻的彩墨工笔画和富有丰富内涵的摹古画,他是一个与众不同、低调的艺术家。我多次想写他,后因杂事缠身未能如愿。今春四月,我在闲暇之余约他见面,在宋庄古风斋与他促膝长谈,对他的艺术思想、人生、作品等有了深入、详细的了解,回家当晚带着激烈的写作情绪一气呵成本文。
当代画坛一些人自称“猫王”、“虎王”、“天下第一鸡”、“青山绿水第一人”等林林种种,其封号虚假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暴露了这些人的浅薄。真正的艺术家是综合能力特强的人,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能画,工笔、重彩、水墨、写意、书法多个领域都会去涉及。他们花气力广博修行,在探索中成长,在博采中创新。正是抱着这样的艺术理念,张印先生在十几年中不断拓展,不断提升。
认识初,我看到张印先生的画室主要挂四尺斗方和四尺整张的画。我知道他的彩墨工笔画精细精美,创作费时费力,件件都来之不易。过了四五年我见到他的工作室挂起了六尺的画作,人物形象写意性更强,气韵更生动。又过了四五年的今天,我再次走进古风斋,见到四壁挂着都是丈二、八尺的大画。彩墨工笔画如此之大,不仅气势磅礴,满屋流彩,更显得功夫深厚,笔墨不俗。因为大的画作,远看比气势,近观看细节。张印先生的画作既可以远看,又可以近观。它们繁而不乱,简而有致,格调高雅。画作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根线似乎都达到了既不能少,又不能多的地步,令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http://s2/mw690/001i07thty72zKp9fjP51&690
齐白石60岁衰年变法成就为一代大师,黄宾虹50岁后作品才被人认知,李可染40岁时画作还没有个人面目,他们都是大器晚成的典范。张印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轻淡功利,他认为有些画家成名过早,守住模式不变,到了五六十岁就会在艺术道路上每况越下。其实好的艺术家应该有不同阶段的突破和进步。不求名利,出名晚有利于艺术家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六十岁的他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自己没有去高等学院搞进修、培训,不拿导师的名来自我吹捧,不受别人的艺术思想、方式束缚。他尊敬大师,但不盲目崇拜大师。他用甄别、批判、吸收的方法审视古今中外名家,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才能自由自在思考、创新,才能进步。
http://s8/mw690/001i07thty72zKr9Pld57&690
他说当代搞水墨的画家大多数驾驭色彩的能力低,而我国古代、近代大家对水墨与色彩的对比关系掌握的并不低,如唐伯虎的人物画不仅线条清细,体态优美,造型准确,而且色彩艳丽清雅。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林风眠等在国画色彩上进行过一次次开拓、探索,达到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坚持“临远不临近,临古不临今。”坚持每日读书,读各类艺术书,读古代文化的书。他觉得通过读书研究,让他更好的理解西方色彩学,厚积而增加了深度。通过读书提高了修养和境界,在创作过程中能与古人对话,把古代文化吸收、传承到创作中,增加了雅气,提升了品位,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张印先生的作品有两大特色:一是彩墨工笔画把西方色彩揉进国画,用书法中锋写意的笔法表现内容。与传统工笔画方式不同,不是勾勒线条再上色,而是一边写意造型(跟着感觉走),一边上色,因此他的彩墨工笔画不仅唯美、亮丽,而且不可造假重复。二是摹古画把古代梦幻、诡异元素、西方印象派元素、装饰构成等揉进国画。他的技法在国内是唯一的,可称之为张氏技法。张印先生对彩墨工笔画、摹古画的现代转型,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和使命感。
http://s6/mw690/001i07thty72zKtpCL305&690
他的成功源于艺术人生的丰富性,文革期间他在文化馆搞过几年宣传画,当时太原很多大型油画像出于他之手。后来去矿山俱乐部搞了五年电影广告,又在太原开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装潢、服装设计,之后在唐山搞彩陶设计,这些都是与众不同的重要铺垫。1999年他来到北京开始尝试各种摹古画,起初丁绍光的民族风情装饰画对他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后来在良师益友张建华先生的帮助下,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进。加之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爱好诗歌、文学、历史,古典文化滋养了他的心灵,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也造就了他作品的品味既有古代意境深厚的传承,又有明快靓丽的现代风格。
读张印先生的画是一次次美妙的人生相遇,他把心灵的感受变成具体的绘画语言,他的画特征是:直抒胸臆、张扬个性,创造了一种美妙的全新的中国画样式,富有诗意和深刻的内涵。如他的六尺彩墨工笔画《丽人行》,是对杜甫诗的一种取意,内里美女服装是清代的民族服饰,亭亭玉立的荷花表现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怀,化静为动,画面富有浓烈的动感色调。八尺《金陵十二钗》取之于《红楼梦》的美女聚会场景,但这些美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人,也不是现代人,无论从服装穿戴还是房屋样式上都不同于其他画家的造型,这些都是张印先生在寻找一种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感觉。他的丈二《普度众生》是对山水画和佛教人物画结合的一种探索,观音不是塑像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且占画面空间大,突出了观音在世间的巨大威望。他不按常规地处理图像构成,整个画面布局虽不合常规但很合理,并且有超高的画质。他的丈二《和畅山水》画是对山水画和人物画结合的一次飞跃,他以道家思想的深放之气抒写胸中之山水,把主观情怀融汇于客观山水中,重铸心中之山水和人物,一个个古代高士都在演绎着一种种风流。而且他的山水以灰青蓝为主色调,不同于常人用的青山绿水那种艳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张印先生没有猎奇的心态,因此他的绘画优势可以更精准地触及景物的脉搏、人物的心灵,更从容地表达丰富的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他的一幅幅力作展示出力图开拓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表现语言新空间的宏大志愿,也真实生动地展现出一个不倦探索者的形象。
(笔者系职业作家、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作家报》副总编辑)
http://s3/middle/87645507ta993e6763492&690
张印,出生书香门第,70年跟随戏剧美术家刘光玉先生学习舞台美术,后拜油画家李生瑞先生学习油画。80年调入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自学中国画。90年辞职从事广告装潢设计。近几年隐居乡间潜心研究创作当代风格中国仕女画,其作品追求“宁静自然,天人合一” 、“中西融合,民族为本”的创作方法体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同类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