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2016-11-29 10:20:53)
标签:

西藏

图片

猴王

分类: 西藏十年
藏酋猴别名四川短尾猴、大青猴。在西藏分布于察雅、工布江达、贡觉、芒康等地。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67岁的多布杰,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仲莎乡的护林员,也是甲噶东赞景区里藏酋猴的饲养员,他与这里的猴群的情感已持续了16年。由于常年与这些藏酋猴相处,多布杰和猴子们“亲密无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猴王”。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每天早晨,当甲噶东赞还沉睡在群山的怀抱里时,多布杰已经起床,吃早餐,准备去景区喂食。9岁的尼玛卓玛是多布杰的孙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也特别喜欢那些猴子,只要没上学,她就会缠着爷爷,要跟着去玩。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多布杰住在距离甲噶东赞约三公里外的比久村。太阳出来的时候,多布杰就开着皮卡车前往景区喂食。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次仁多杰(左)39岁,是多布杰的大儿子,也是比久村村长;他今天一起来景区给父亲帮忙。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多布杰“咻……咻,咻……咻”呼喊起来,招呼猴子下山。山上开始骚动,树动枝摇,猴子们相继跑下山来。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据多布杰介绍,这里的藏酋猴有三个群落,共计2000多只。今天下山的是最大的一个猴群。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藏酋猴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兼食昆虫、蛙、鸟卵等动物性食物,有时到农作物区取食。今天多布杰准备了藏酋猴喜欢吃的苹果。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味道真是不错!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偶尔可见的废墟证明这里曾经是一个村庄。原来在10来年前,为了保护藏酋猴,在政府的帮助下,林则村整体搬到原村子下面的平地上,而原来的村庄现在则成为藏酋猴的乐园。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猴子们跟尼玛卓玛也混得很熟,从她手里抢东西吃。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在这一瞬间,人与动物是相互信任的。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多布杰在给小猴子喂花生,这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在多布杰看来,与这些猴子相处与和人相处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同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样明白谁是对自己好的人。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吃完水果,多布杰开始给猴子们喂青稞。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青稞颗粒小,猴子们吃起来比较费劲。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多布杰说,食物充足时三个猴群会遵循一个“约定”,每天只有一个猴群下山吃食。进入冬季,山上的食物少了,三个猴群同时下山,便会出现打斗,“猴数众多”的红脸猴群总会占上风,其他猴群会远远地候着,这时多布杰就会去山谷里给它们喂食。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狼吞虎咽。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猴妈妈带着孩子在水里捞吃的。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吃饱喝足,猴子们开始在草地上悠闲地晒太阳。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荡秋千。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偶尔也会“打架斗殴”。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在2000多只猴子中,多布杰只给这一只取了一个藏语名字“玛惹” ,翻译成汉语是“小红”。“小红”刚出生的时候,由于母亲没奶水,多布杰曾经照顾过它。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小红”现在已经是一只强壮的公猴,在红脸猴群里承担着它自己的责任。但只要一看见多布杰,“小红”还是会主动跑上前来。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无论是多布杰,还是他的大儿子次仁多杰,还是他的孙女儿尼玛卓玛,他们一家人都与猴子结下不解之缘。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多布杰也早已有了继承人的盘算——他的大儿子次仁多杰成为他心中的首选。他希望儿子能把与猴子之间的这份感情延续下去。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一直以来,多布杰有一个梦想:希望人与猴子能和谐相处,没有隔阂。让他倍感欣慰的是,村民们也完全改变了以前对猴子的看法,偶尔会主动送来一些糖、核桃、水果、花生等。

多布杰相信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猴王”多布杰

    藏酋猴别名四川短尾猴、大青猴,属于猕猴的一种,在西藏分布于察雅、工布江达、贡觉、芒康等地。曾经是林芝工布江达县仲莎乡护林员的多布杰,由于常年与这些藏酋猴相处,和猴子们“亲密无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猴王”。


“小红”的故事

    在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甲噶东赞”的生态景区里,有2000多只野生藏酋猴,但67岁的饲养员多布杰只给一只红脸猴子取了名字——“玛惹” ,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小红”。
    几年前当他第一次看见“小红”的时候,它只有巴掌大,刚刚出生没多久,由于母亲没奶水,被饿得直叫唤。多布杰把它带回家里,细心照料,给它喂牛奶和煮豌豆。9岁的孙女尼玛卓玛特别喜欢这只小猴子,每天放学回家之后就给它喂吃的,逗它玩。
    三天之后,尼玛卓玛回家没看到小猴子,急得到处找,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等多布杰回到家,看见他最心爱的小孙女已哭成了泪人儿。多布杰赶紧安慰小孙女儿,告诉她已经把小猴子送回猴群了。
    多布杰之所以如此“狠心”,是因为他受到过惨痛教训。此前他曾经救助过一只受伤的猴子,养了一年多。等猴子伤好后,多布杰将它送回猴群,却遭到严重排斥:它被猴群驱赶、撕咬。最终这只猴子孤零零地逃到山林里,当它最后回头看多布杰的时候,那种孤独无助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多布杰。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当多布杰把幼猴送回猴群的时候,没有出现意外,猴妈妈接纳了它。多年后,一只成年壮猴总会在多布杰脚边蹭衣索食,它就是当年救助过的那只脸特别红的小猴子,多布杰亲切地称它“玛惹”——“小红”。

与猴结缘

    藏酋猴别名四川短尾猴、大青猴,属于猕猴的一种,在西藏分布于察雅、工布江达、贡觉、芒康等地。它们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兼食昆虫、蛙、鸟卵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会到农作物区取食。
    10几年前,有50多只猴子来到甲噶东赞。林则村的村民对猴子的感情从最初的好奇到后面的深恶痛绝:春耕之后种下的青稞种子,又被猴子挖出来吃掉。工布江达一带山高林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部分都是猎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村民们开始猎杀猴子。禁猎之后,在国家的帮助下,林则村整体搬到原村子下面的平地上,而原来的村庄则成为废墟,留给越来越多的藏酋猴。
    作为工布江达县仲莎乡护林员的多布杰,早就已经与生活在这里的藏酋猴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护林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多布杰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林中穿梭巡视。这就使得他与藏酋猴碰面的机会比一般人多了很多。双方初次面对面,彼此心中多少都有些忐忑。然而,或许是西藏这片宽厚土地赋予了这里的生灵共有的简单善良,又或许是看多布杰并无恶意,这些猴子们与他从彼此试探性地接触,到亲密地打成一片,并没有花费多长时间。
    从那时起,多布杰就会带上一些吃的,上山与猴子们分享。后来,伴随着旅游开发的进程,仲莎乡林则村后的一个山谷地带设立了甲噶东赞生态景区,退休后的多布杰也成为景区藏酋猴群饲养员的不二人选。
    林则村后有一座小山,相传是财神甲噶东赞所掌管的财神宝箱的放置之处,人们称为财神山。村民们将原来的家园让给猴群,保护猴群,使这里成为藏酋猴的乐园。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为村民们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多布杰和村民们相信,保护好藏酋猴,与它们和谐共处,财神甲噶东赞才会赐福。

多布杰的一天

    多布杰住在距离甲噶东赞约三公里外的比久村。多布杰有两个儿子,分家后,他和妻子与大儿子次仁多杰住在一起。
    每天早晨,当甲噶东赞还沉睡在群山的怀抱里时,多布杰已经起床,吃罢早餐,便会开着皮卡车去景区喂食。到达财神山旁的那片草坝子时,他会按着汽车喇叭给出信号,山上开始骚动,树动枝摇。
    当多布杰“咻……咻,咻……咻”呼喊起来时,一群精灵相继下山。它们呼啦啦从山林中窜出来,热情地围拢在多布杰的身旁,眼巴巴地盯着他手中的盆子。多布杰知道这些猴子最喜欢吃苹果,所以在苹果成熟的季节,它们每天的“餐前小吃”就是当地产的小苹果。正餐则是装在麻袋中的青稞粒,铺洒一地,供猴子们捡拾。由于青稞颗粒较小,猴子们吃起来并不轻松,看着它们费劲地从地上捡起青稞粒的憨态,多布杰也常常忍俊不禁。
    这里的藏酋猴有三个群落,一个红脸群落以及两个白脸群落,共计2000多只,猴群是“一夫多妻”制,猴王以及其他公猴维系着整个群落的秩序和安全。食物充足时三个猴群会遵循一个“约定”,每天只有一个猴群下山吃食;进入冬季,山上的食物少了,“约定”被饥饿打破。三个猴群往往会同时下山觅食,这样便会出现打斗,“猴数众多”的红脸群落总会占上风,以致当这个猴群在进食时,其他两个猴群只能远远地、眼巴巴地候着。这时,多布杰就会把其他猴群引往山谷,另外给它们喂食。
    这些猴子就像是多布杰的孩子,他实在不忍心看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挨饿。有时,多布杰还会抱起一只小猴子,亲手剥花生喂到它嘴里,那场景像极了一个父亲宠溺着自己心爱的子女。
    由于常年与这些藏酋猴相处,多布杰和猴子们“亲密无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猴王”。

“猴王”的心愿

    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多布杰,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只因为舍不得这份10多年的感情。
    在多布杰看来,与这些猴子相处与和人相处没有什么区别,它们同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样明白谁是对自己好的人。而猴子之间的相处则更是与人类无异,同样有母子情深,有朋友互助,当然也少不了争执与打斗。每一天,来到这些猴子的身边,多布杰感觉自己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可旁观可融入,精彩纷呈。
    让他倍感欣慰的是,村民们也完全改变了以前对猴子的看法,偶尔会主动送来一些糖、核桃、水果、花生等。
然而,多布杰也知道,已经67岁的自己以后会越来越没有精力去照顾这些猴子。多布杰早已有了继承人的盘算——他的大儿子次仁多杰成为他心中的首选。
    今年39岁的次仁多杰是比久村的村长,当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儿的时候,就经常跟随父亲来给猴子喂食。他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也能理解父亲对这些猴子的感情。如今,只要村里的工作不忙,他就会来到景区给父亲帮忙。
父子俩的行动也影响到了次仁多杰的女儿尼玛卓玛。今年9岁的小卓玛在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下,也特别喜欢那些猴子。不上学的时候,她经常会缠着爷爷,要求跟着一起去景区。猴子们跟小姑娘也一点儿都不生份,总是亲昵地直接从她手里抢东西吃。
    纪录片《第三极》拍摄了多布杰和猴群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对这些猴子们的深厚感情。现在,名声在外的多布杰还是老样子,每天按时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们。
    有时候,他会看到“小红”。“小红”现在已经是一只强壮的公猴,在红脸猴群里承担着它自己的责任。但只要一看见多布杰,“小红”还是会主动跑上前来,多布杰一边喂它,一边抚摸着它的头,脸上浮现出不易觉察的幸福。 

=====================

欢迎关注tibet52的公众号“藏事记”,更方便阅读最新西藏图文:


「西藏人的一天」“猴王”多布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