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酥油奶渣藏族人 |
实拍:藏族人传统制作酥油、奶渣的神奇过程
说起西藏,就不得不提到酥油茶。对于外地人来说,“酥油”这个名字很熟,却不太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做成的-----至于怎样制作酥油,更是一个谜。

今天,让我们走进藏族人家中,见识一下传统制作酥油、奶渣的全过程。

在西藏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酥油。在拉萨的八角街,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的酥油,摆在地上,拿在手上,到处兜售;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

(图:酥油装在牛肚子做成的袋子里可以长时间保存)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图:奶渣)
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
实拍:藏族人传统制作酥油、奶渣的神奇过程
一直对酥油这东西的制作很好奇,洁白的牛奶怎么就能打出黄色的酥油?今天终于有机会走进藏族牧民家中,亲眼看见打酥油的全过程。
黑色的牦牛帐篷里,奶锅正在牛粪灶上加热。牛粪是藏区牧民的主要热源,很干净环保,我还很喜欢那种牛粪燃烧的香味。

原料是新鲜牛奶。

奶锅正在牛粪灶上加热。

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倒入这个大大的酥油桶内,开始打酥油了……

我试了试,打起来是很费力的:-)

打了大约半小时,牛奶中的油脂基本上与水分离,摇动酥油桶,很快就可以看到酥油浮上来。

这个就是打酥油的工具

越来越多的酥油浮上来……

捞出酥油,将酥油捏实

在清水中将酥油里剩下的一点牛奶从酥油中挤出去,就跟揉面团似的

酥油提取完后,剩下的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以制作奶渣。时间比较长。

烧开了剩下的水后,放入以前熬过的水,然后锅里就产生了固体奶渣。这个过程很像内地点卤水煮豆花。

从烫烫的锅里揪一团奶渣,搓揉成团,然后拉成片,晾一会尔就可以吃了:-)

呵呵,大家还等什么,赶紧动手啊!

阿文去纳木措过中秋节
亲爱的朋友们,阿文前段时间去了阿里一个月,刚刚回到拉萨。“一个人的西藏”还从未离开大家这么久,感谢大家的惦念,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关心鼓励!
神山岗仁波齐,圣湖玛旁雍措,神秘的古格王朝……将一一呈现给大家。
明天是中秋节,愿亲人团聚,幸福。阿文在美丽的纳木措,与你共赏明月。



(图:酥油装在牛肚子做成的袋子里可以长时间保存)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图:奶渣)
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
实拍:藏族人传统制作酥油、奶渣的神奇过程

原料是新鲜牛奶。

奶锅正在牛粪灶上加热。

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倒入这个大大的酥油桶内,开始打酥油了……

我试了试,打起来是很费力的:-)


这个就是打酥油的工具

越来越多的酥油浮上来……

捞出酥油,将酥油捏实

在清水中将酥油里剩下的一点牛奶从酥油中挤出去,就跟揉面团似的

酥油提取完后,剩下的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以制作奶渣。时间比较长。


从烫烫的锅里揪一团奶渣,搓揉成团,然后拉成片,晾一会尔就可以吃了:-)

呵呵,大家还等什么,赶紧动手啊!

阿文去纳木措过中秋节
前一篇:拉萨雪顿节哲蚌寺晒佛盛况
后一篇:藏历十五在八廊街赏月感受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