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2007-04-23 05:56:22)
分类: “寻找沙尘暴之源”科考活
蒙古草原上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剑南春寻找中国沙尘暴之源”科考队4月21日到达北京,并于今日返回成都,进行后期取样检测及数据整理。本次科考活动到此基本告一段落。

    4月20日,一日无话,我们一路狂奔,从银川直达呼和浩特。刚下高速公路,就有欢迎的队伍等候多时-----是副队长夏老师多年的老同学。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为客人献上蓝色的哈达。在蒙古草原上,蓝色是尊贵的颜色。蒙古民族的蓝色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本色及力量,还意味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寓意。

    当然,还有银杯里的美酒,一饮而尽!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吃饭的时候,首先推上来的是这样的一只披红挂绿的烤全羊。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歌手手捧洁白的哈达,先为客人高歌一曲。听不懂,莫非是“献羊曲”?呵呵!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然后,请客人为烤全羊剪彩:当然是由我们的队长梁教授作为代表。首先将羊头上的红花揭开……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然后用刀子在羊头上划一个“十”字,寓意十全十美……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然后将吉祥的美酒一饮而尽!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来自草原的歌声嘹亮悠远……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美丽的姑娘要为客人敬酒罗……手指醮点儿酒向天上轻轻一掸,敬天;敬地,敬自己-----在自己的额头上轻轻一点……最后当然是要喝干杯子里的酒。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听了无数次的马头琴,今日有幸得见!乐手的表情本身就是一种意境……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马头琴名曲《万马奔腾》,听得热血沸腾,仿佛千军万马奔涌而至……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美丽的姑娘,优美的舞姿。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顾不上吃菜罗……可以理解吧:-)

蓝色的哈达、歌声美酒烤全羊

    歌声不断酒不断,远方来的客人,喝了杯中的美酒吧!

    在这样热情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盛情的款待下,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光,满心的喜悦,在美酒中沉醉……沉醉吧,沉醉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

为什么蒙古族哈达为蓝色? 
 
千百年来,逐水草游牧的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广泛使用哈达的高尚习俗,是地地道道蓝色文明的象征。蒙古民族正宗的哈达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与其民族宗教信仰分不开。自远古时期开始,蒙古民族始终崇拜大自然———信奉长生天,认为苍穹的颜色浩瀚无边、纯洁美丽、清新永恒,以威猛的神力呵护着草原上的万物生灵。为此,蒙古民族无比敬慕苍天之蓝色。甚至为了达到人与大自然完美和谐统一,蒙古民族男性身着与苍天相谐的蓝色服装;女性身着与大地相谐的绿色衣裳牗随着年龄的变化,服装的颜色由浅变深牘。由此,形成了强烈的生态意识和道德观:衡量一个人的品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委、决策任何事情,总是以生态道德理念为尺度,来护卫大自然的原始状态,将赖以生存的绿色植被珍爱如命。所以,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称之为“蓝色民族”。早在元朝时期,就把泱泱大国的五大民族分别归为五种颜色:蓝蒙、红汉、白回、黑藏、黄色目牗清朝时期,满族又自称为黄色牘,并提倡种族共融,又把五大民族形象地喻为健全躯体缺一不
可的内脏:心、肝、脾、肾、肺。这般五大种族的提倡,一直延续到民国末期。喻五大民族的蓝、红、白、黑、黄五色成为迄今草原牧区装饰各种祭祀或庆典场面时,所用五色彩条儿拉链及幡旗之来源牗只是将黑用绿色取代。
  白色和黄色哈达原本不属于蒙古民族。根据藏学家的考究,西藏原来没有使用哈达的习俗,元朝皇帝忽必烈首次召见西藏学士巴思巴时,曾经向他敬献过蓝色哈达。此后,藏族开始使用象征雪域高原特色的白色哈达。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全面渗透,白色哈达牗蒙语称为散拜牘和黄色哈达也随之出现在蒙古草原。但是,因为几种哈达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色哈达仅限于在丧葬场合使用,黄色哈达只是拜佛时使用,这两种外来的哈达无法取代固有的蓝色哈达。
 蒙古民族的蓝色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本色及力量,还意味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寓意。同样的哈达在不同的场合,体现着不同的情感价值。在过去,凡是成年男女都要随身携带哈达,准备随时使用,会客、拜见、祝寿、婚宴、祭奠、送礼等诸多生活场面都离不开哈达。征兆万事吉祥、美好如意的蓝色哈达被珍视为“礼仪之首”。如:向他人赠送一匹骏马,哈达先行;给朋友馈赠礼品,需要有哈达伴随。在各种喜庆场合,富人馈赠一头牛,穷人只赠送一条哈达,没有尊卑之别,在礼节上一视同仁。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民族使用哈达的礼节随处可见。在家中会客、野外路遇、探亲访友、求人办事……双方一见面,为了表达和善友好、互相尊重和祝福之情,彼此先从腰间的褡裢里取出哈达来,进行对接、交换鼻烟壶行请安之礼,然后再谈正事。对于见了面不用哈达行礼之人,认为是不怀好意的人,引起警惕或毫不客气。若因疏忽大意没带哈达,在途中或牧场遇见陌生人,为了消除不愉快和疑虑,下马之后应急用马缰或者展开腰带的一端,来代替昭示深情吉祥的哈达,与对方行见面礼,表示善良诚挚之情。
  在祭祀场合奉献哈达,是表示对信仰的虔诚,期盼祈祷的夙愿能够如愿以偿;迁到新的牧场搭起毡帐后,要往天窗缆绳上系一条哈达,意在安抚四面八方的神灵,祈盼保佑;对放生封神的马匹或其它牲畜,在其鬃毛或犄角上盘系哈达,意在祝愿它远离邪恶,好运常在。所以使用哈达也就有了许多认真的讲究和规矩:要求哈达必须是崭新清洁的,要将哈达的横面儿折叠成三层。敬献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上冲外,用双手从哈达中段平展地捧起,敬献哈达者要神情饱满、满面笑容、庄重文雅地走上前,恭恭敬敬地献给对方。对方须体会崇高深情的敬意,以感激的姿态伸出双手将哈达接过去。还有敬献哈达者须要身着靓丽的民族礼仪服装;女士务必佩带华贵完备的首饰,忌讳挽袖、撩襟、不戴帽子、无精打采、神色忧虑、举止慌张。
  蒙古民族敬献哈达的含义与西藏不同,藏族是以神圣佛教居高临下,将白色哈达挂在客人脖子上,是象征大慈大悲的佛主在保佑信徒。蒙古民族向尊贵客人敬献哈达的礼仪,则起源于久远的蓝色草原文明,是体现蒙古民族深情典雅、庄重高贵、憧憬美好的礼仪。敬献者与被敬献者之间,应该准确完美地展现蓝色哈达的使命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