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大昭寺(下)

(2006-03-30 11:36:19)
分类: 西藏2005

大昭寺(下)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位于西藏拉萨市老城区中心的大昭寺,以其宗教的、历史的、建筑的、艺术的等诸多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大昭寺众多的游客中,人数最多的还是佛教徒。这些佛教徒有远道而来的,也有拉萨当地的,他们来大昭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这就是转经。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转经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祈祷仪式,其具体做法是:信徒们围着寺院、佛塔或神山圣湖等转圈,转圈的次数一般为三圈,也有转一圈或更多的。信徒们认为,转经可以积累功德,也可以得到佛的佑护。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拉萨转经路一共有三条,这三条转经路形成三个圈,外圈最大,围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和小昭寺转一圈为外圈,藏族人称之为“林廓”。中圈在外圈之内,即围着大昭寺转一周为中圈,中圈也叫“八廓”。在大昭寺内围着供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的觉康佛殿转一周为内圈,也叫作“囊廓”。从拉萨的转经路线林廓、八廓和囊廓来看,整个转经活动的中心实际上是大昭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由此可以看出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大昭寺内围绕释迦牟尼殿的转经,在时间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也许是来此拜佛的人太多的缘故,大昭寺内的转经道上一直是人流不断。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转经作为一种祈祷仪式,是由谁创立的,又开始于何时,现在是很难考证的,但如今你在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转经这种藏传佛教特有的祈祷仪式。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遥相呼应,如同两块场强极大的磁铁吸引着人们,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欣喜、惊奇、赞叹和祝福。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一般来讲,在寺院的转经路上都有金属或木质的玛尼经筒,人们一边走一边拨动这些经筒,这些经筒的表面都刻写着六字真言;经筒的内部有的放着经书,有的放着刻有经文的玛尼石。藏传佛教的教律认为,凡转动玛尼经筒一回,等于将筒内经文诵读一遍,可积累功德。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细细想来,藏传佛教以转经和转玛尼经筒等方式来弘扬教理教义,扩大佛教的影响,这在西藏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历史现实中,无疑是一种成功的创举。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人们不识字,无法看经书,不能通过经书聆听佛的教诲,但藏传佛教的教律为众多不识字的人解决了难题:转经筒吧,转一圈等于将经筒中的经书读一遍,转两圈等于读两遍,转一百圈等于将经书读了一百遍,又快当又便捷!因此,转经的同时,转经筒是藏区最普遍的宗教活动之一。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一千多年了,大昭寺一直作为藏传佛教的根据地和活动中心为藏传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功绩。甚至可以这样说,大昭寺是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活化石。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有人说,要了解藏传佛教的发端,就必须了解大昭寺兴建;要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就必须弄清楚大昭寺的荣辱兴衰。大昭寺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wbr>大昭寺(下)
藏民族是笃信佛教的民族,林立的寺院,随处可见的经幡和成堆成堆的玛尼石,使西藏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浓重的宗教意境,不管是佛教徒还是无神论者,人们在这种意境中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各自的收获肯定是不同的---有宗教的,文化的,艺术的等等。总之,这块圣地带给人们的,许多都是难以忘记的。

相关链接: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大昭寺(上)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大昭寺(中)
文献纪录片:西藏(九) 大昭寺(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