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Virman
Virma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31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四大名石

(2007-07-24 00:56:35)
标签:

太湖石

江南四大名石

玉玲珑

冠云峰

绉云峰

瑞云峰

分类: 爱我中华·文明文化
江南四大名石
 
江南四大名石
 
苏州留园——冠云峰
 
江南四大名石
 
上海豫园——玉玲珑
 
江南四大名石
 
杭州西湖——云峰
 
江南四大名石
 
苏州织造署——瑞云峰
 
江南四大名石
 
话说太湖石
 
江南四大名石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中都有假山,即使是郊区灵岩山、虎丘山这些有真山的游览名胜也不能例外。太湖石,就是叠砌假山的理想材料。“太湖石出洞庭西山,以生水中者为贵。石在水中,岁久为波涛所冲撞,皆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靥,名弹窝,亦水痕也。”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他的《吴郡志》中记载了太湖石的产地、行成过程和特性。太湖石属石灰岩,有青、白、灰三种颜色。它的形成是历经几万年风化、水溶和波浪冲洗等多种作用的结果,因其嵌空作靥、弹窝相套、形态俊美,故又称“文石”和“花石”,它的最广泛的用途是砌筑假山,所以又称“假山石”。用太湖石垒砌的假山,参差错落、峰峦相叠、窝洞相接、意境高远、韵味无穷。其代表作有“假山王国”之称的苏州狮子林和“独步江南”之誉的环秀山庄。其中环秀山庄出自清乾隆时叠山名家戈裕良之手,在半亩地的方圆之内辟有60余米的山径,盘旋起伏、曲折蜿蜒,有峭壁、洞壑、涧谷、危道、悬崖、石室等境界,真是“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誉为湖石假山之最。
  好的太湖石还能单独摆设成景,它们或模样俏丽可爱,或形象如人似物(如太湖西山旧时著名景观“石公”“石婆”,留园、拙政园内的“鹰斗龟”“牛吃蟹”等),它们常常以其不凡的身价从“点缀”、“陪衬”的地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园林和风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为苏州的园林名胜增添了乐趣,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它们中的佼佼者还常常被文人墨客取以高雅的名字,如“冠云峰”、“瑞云峰”、“小榭姑”、“玉玲珑”、“皱云峰”等等,它们几乎都有不寻常的来历,其中“小榭姑”还是北宋“花石纲”的遗物,它曾经作为达官贵人嫁女的“陪嫁”而辗转南北出尽了风头。在这些上品的太湖石中,又以“冠云峰”、“瑞云峰”、“玉玲珑”最为有名,它们并称为“江南三大名石”。冠云峰,在苏州留园内,石高9米、重3吨余,四面入画,峰顶似雄鹰,峰座如巨龟,呈“鹰斗龟”状;瑞云峰即小榭姑,今存苏州第十中学,石高5.12米、宽 3.25米、厚1.6米,清秀奇特,玲珑剔透、皱多孔窍、涡洞相套,有“妍巧甲于江南”之誉;玉玲珑,在上海豫园内,石高4.7米、重5吨,有孔洞72个,从底部点然一盘香,72洞,洞洞冒烟,从峰顶淋一盆水,72洞,洞洞有水出,奇巧无穷。三大名石都具有米芾《论石》中所说的“瘦、漏、透、皴、秀”的特色,几百年来,令多少观赏者叹为观止,又引得多少墨客骚人诗兴大发,以致留下了诸多咏石妙文佳句。
  以太湖石作观赏物、堆砌假山、点缀庭院,最早见于晋时的苏州辟疆园,见过辟疆园旧址的唐代陆羽、陆龟蒙等人都有描述诗文传世。到了唐代,文人达贵家的庭院中则以置太湖石为风雅,堆叠假山成风,还出现了嗜石如命“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太湖石收藏家丞相牛僧孺。此风很快传到了京都洛阳,于是太湖石成了进贡之物。一时间,太湖石被大量采掘。据文献记载:公元780年,为修建景灵西室,“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在运输业并不发达的唐代,把数以千万计的太湖石从苏州辗转千里运至洛阳,绝非轻易之举。诗人刘禺锡、白居易分别作有《和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和《牛相公宅太湖石》等诗,在赞美太湖石的同时,对其开采和运输的艰难作了描述,并寄予无限同情。
  北宋末年,太湖石还给苏州人民带来了一场灾难,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事件。宋徽宗赵佶执政时,荒淫无耻挥霍无度,在汴京(今开封)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为此在苏杭设“应奉局”,到处搜索掠夺奇花异石。投其所好而得宠朝廷的苏州人朱勔父子奉命采办花石纲。它们不顾人民死活,强迫工匠或上陡峭的悬崖凿山采石,或潜入湖中捞取湖石,以致跌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南宋的《吴郡志》和《吴中旧事》都有朱勔采运太湖石的文字记载。最盛时朱面勔曾调集和制造大船两千多艘,还强占无数民船。这些装载奇花异石的大船每十艘为一纲,河道中一纲接一纲连绵不断。船上黄龙旗高挂,一路横行无阻,所到之处有的凿开城墙水门,有的拆除桥梁民房,“以通巨舰”。朱勔之流还趁采办花石纲之机搜刮民脂民膏,他在苏州建筑的“私人甲第名园几半吴郡”,光是农田岁收租课就达十万余担。
  花石纲之灾,使江南“耕稼不足以自给”,人民不得不“赖衣食借贷,聊以维生”。但是,苏州的地方官却置国计民生于不顾,相反以增加税收来进行吸髓的盘剥,灾难加上“猛于虎”的苛税把广大人民驱赶到了绝境,于是“人不堪命,皆去而为盗”。《宣和遗事》记载:扬志、李进义等12人因运送花石纲中途翻船无法交差而举义造反。方腊也“以诛朱勔为名”揭竿而起,苏州有个叫石生的人带领农民响应,加入了方腊义军。宣和七年,新登基的钦宗皇帝为固巩皇室政权计,不得不顺应民意,把朱勔处死。朱勔死后,太湖石“未献者留郡,西河两旁悉归张循王”。现苏州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等园林内的假山湖石、江南的“三大名石”以及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等古都皇家花园内的太湖石及其叠砌的假山,相传都是当年“花石纲”的遗物。
  经历唐宋两代500余年的滥采滥伐,至北宋末年,天然的太湖石已濒临绝迹,南宋范成大见到的是:“山中人始以旱石加斧凿,作玲珑意。又剜石面赝作弹窝纹,玄不识者,或得善价。”显然,山民为了生计开始了太湖石的加工制造。这是人工加工太湖石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人工制作太湖石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林有麟在他的〈〈素园石谱〉〉中记道:“平江(今苏州)太湖工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置于急水中舂撞之,久久如天成,或以熏烟,或染之色。”然而,加工一块以假乱真的上等太湖石也绝非易事,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方能完成。到了清代,可供观赏的天然太湖石更是无处寻觅,诗人归庄所见则是“翁媪千年对劫灰”,翁媪即著名景观“石公”、“石婆”,当时除了石公、石婆外,仅剩“千年劫灰”。
  1978年以来,苏州吴县的能工巧匠恢复了太湖石的开采和加工,并改以前的人工手凿为机械操作。他们在太湖西山、元山、三山和光福安山等岛屿采得毛料太湖石后经精心设计、造型和雕凿,加工成假山湖石和十二生肖的太湖石产品出售,以满足当前城乡建设、美化环境和日益发展的旅游业的需要。随着太湖石加工业的发展,吴县还涌现了大批善叠假山的园林建筑技工,其中以古典建筑著称的胥口乡就拥有一批堆砌假山的巧匠,他们曾北上大庆、南下深圳,还带着家乡的太湖石、金山石、古砖瓦等产品远渡重洋,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造中国古典式园林而大显身手。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中山公园,这两座中国江南特色的仿古建筑内都筑有太湖石的假山。1981年,从吴县西山采石厂200多吨太湖石中精选出来的一峰太湖石珍品,作为无锡市赠送日本友好城市明石市的礼物而东渡日本。千百年来,太湖石为我国的园林明胜增添了风姿异彩,如今又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贸易交往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江南四大名石
 
解说太湖石
 
江南四大名石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白居易咏太湖石的诗句,一下就把我们引人了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
  太湖石,又称“洞庭石”,主要的产地在太湖的禹期山、鼋山、洞庭山等处。太湖石分为水中石和山上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动描述了它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山石则是50万-100万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太湖石以造型胜,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色为多,少有青黑石。太湖石一般体量较大,最高可达三五丈,几尺至丈余的为中等,一二尺高的比较少,故特别适宜布置苑圃庭院,而作为室内清供的比例相对来讲较小。太湖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
  太湖石可谓姿百态,异采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全是自然天成,超凡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
  太湖石从唐代开始得到特别的重视,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中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一次,苏州府太守寄赠他一块“奇状绝伦”的太湖石,欣喜异常,特邀白居易、刘禹锡共赏,并为此石酬唱往还,留下了数首咏石诗篇。
  到北宋后期,太湖石的身价更高了,东京开封堆垒大型假山“良岳”,奇石主要取之于太湖石,其中最有名的两方巨石均高达四五丈,宋徽宗非常喜爱,分别赐名“神运昭功敷庆万年之峰”和“盘固侯”。北宋灭亡后,一些未及北上的太湖石便遗散各地,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南京瞻园的“仙人峰”等,其中以“玉玲珑”最负盛名。上海藏石家王氏有一方太湖石,体量较小,适于清供,且与“玉玲珑”有相似之处,所以也取了“玉玲珑”之名。当年王氏也是无意中得之于苏州一农夫手中,只因一见便十分喜爱,便倾囊而出,换得此石。那天,王氏虽因无余钱充饥,饿着肚子回到上海,事后回想起来是太值得了,这方小玉玲珑已成为王氏珍石之一。
  在今天,在不经意间,也会碰到好石头。太湖石能象一种动物已经很难,但我碰到的这块石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象三种动物,而且这三种动物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地方,以至于我不知该给这块石头如何起名。只好起名“三兽石”这三块石头从远处看向海马,从近处换一个角度看象一条龙,然后你再换一个角度你就会发现它象一头石狮,是那种古代官宦人家门前摆放的那种石狮,想想看这三个动物分别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海马生活在海里,狮子生活在陆地上,而龙喷云吐雾遨游在天上,这块石头让人越看越喜欢,不料又有新发现,这块石头有晚霞红,黄这些太湖石中比较罕见的颜色。这是一块太湖石山石,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一块太湖石水石。这就是被成为江南园林的四大名石之一的杭州西湖皱云峰。这块石头和皱云峰比起来毫不逊色。观赏太湖石是一件惬意的事,象上文提到的江南园林四大名石之一的上海豫园“玉玲珑”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奇石,它是豫园中著名的镇园之宝,玉玲珑太湖石,高5.1米,宽2米,重5吨多。据说一炉香置其下边,石头上边孔孔出烟。如以盆水灌顶,石下边孔孔冒出朵朵水花,一直被人们视为石中甲品,具有漏,皱,瘦,透的特点。但我见到的有一块石头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就是“镇园石”这块石头也具有“漏”的特点,且颜色纯白,气势恢弘,不信就比一比。还有一块石头按它的样子,我们姑且叫它“摇钱树“这块石头有一种天然的不对称的美,而且他有太湖石通、透、漏等特有的优点,甚至我认为不比江南园林四大名石之一的苏州瑞云峰逊色。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大风歌》现在品起来也有些气壮山河的豪迈感。世上真有这样的石头,再现了当年刘邦的豪迈气概。郑恩达
 
       赏石格言
 
  道家:雅石可心悟,雅石可劝世
  佛教:一石一世界,一石一如来
  儒家:雅石可格物,雅石可启智
  风水:石可避邪,石可镇宅,家有石则安
  园艺: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江南四大名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苏州四大园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