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教育技术学 |
文/刘前华
学习档案主要是指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思学习成果的一种集合体。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学习档案(1earning portfolio)是在人们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管理工具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融合于教学与培训领域,学习档案的形式与运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电子学档的出现。电子学档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一般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也有少数学者称为digital learning portfolio、 e-learning portfolio。国内王佑镁老师倾向于使用e-learning portfolio。这几种说话本质上是一样的。
关于电子学档的定义,目前国内外都还没统一的定义。Hellenic Barrett博士认为,电子学档是学习者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王佑镁老师认为,电子学档(e—learning portfolio,缩写为 ELP或ePortfolio)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主要用于现代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评价、讨论、设计等,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的协助下完成,档案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等必须体现学习者的参与。图1是王佑镁老师给出的是电子学档的内容框架。
结合各专家学者对电子学档的论述,我们认为电子学档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存储各种格式(音频、视频、文本、图象等)的材料。尽管电子学档目前还没统一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即电子学档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表现和存储材料的,这一点也正是它的优势,正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学档才能存储和表现各种格式的材料。
2、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到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中,教师和家长等只能通过浏览学习的。电子学档来指导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且这种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材料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而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教学理论。
3、电子学档必须能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协作学习,实时交流和反馈的平台。当代学习理论的研究都特别强调协作、交流和反馈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因此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电子学档必须具备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协作学习,实时交流和反馈的平台的功能。
4、具备即时更新的功能:前面论述了电子学档应能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协作学习、实时交流和反馈的平台。而即时更新功能是进行协作学习和实时交流的前提。根据王佑镁老师给出的电子学档的内容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电子学档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以下为笔者对王佑镁老师观点的理解):
学生信息:这边我个人理解为包括学习者的个人资料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等等。
学习成果:即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研究成果,如学习者写的研究论文,学习者作品的视频、音频或图像材料等等。
学习反思:这里可包括学习者对某个学习内容的反思、学习者对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反思、学习者对学习成果的反思等等。
学习依据:主要指学习者学习所依据的材料,如学习者写论文时的参考文献;学习者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理论原理,如学习者制作的作品使用到那些材料、那些原理等等。
学习记录:即学习者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进度安排等等。教师和家长基本上是按照学习者的学习记录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形成性评价的。
什么是Blog呢? 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log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③《财富》今年1月10号刊发表封面专题将Blog列为05年十大新技术趋势之首。目前全球Blog注册用户已超过50万。可以预想,Blog将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Blog将延伸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有学者认为:把Blog作为一种教学和评价的工具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那么Blog在创建学习者的电子学档方面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呢?本文接下来将探讨Blog在创建电子学档中的可行性。
首先,要能运用于电子学档的创建,Blog必须具备满足电子学档基本功能要求的条件。对Blog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Blog基于网络即时发布,实时更新、能存储各种格式(视频、音频、图象和文本)的材料、提供在线留言(实时更新),可以开通在线评论等。齐伟老师在他写的《关于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中把Blog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后面为笔者的理解):
1、师生、教师交流的平台 Blog基于网络即时发布,实时更新,因此它为交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Blog的在线留言,在线评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家长之间都可以通过留言、评论进行交流。笔者就经常通过Blog 和一些朋友进行交流。
2、积累材料的手段 前文所述,Blog可以存储各种格式的材料。学习者可以把各种学习材料,学习成果,学习反思等等素材放入Blog中。另外,Blog类似与网页,具备广泛安全的共享功能。来访者可以浏览学习者积累的材料,同时,来访者又可以通过评论,留言等方式写入自己的见解和收集的材料。这大大拓宽了资料收集的途径。在Blog 中的材料收集可以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袋来实现。电子档案袋将个人的知识积累放在第一位,其中不仅仅是有学习的课程范畴,还包括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信息,以及个人知识形成和认知提升的渐进轨迹信息。在笔者的Blog中,有很多很好的文章,这些都是我平时的积累.
3、学习进程的记录 Blog也被称为“网络日志”,即学习者可以像记日记那样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安排等等相关信息。教师家长通过查看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记录,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指导和评价(这种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学习者可以借助学习进程记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改进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4、教育反思的模式 齐伟老师认为教育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Blog正是我们进行教育反思的好方式,不仅可以随手记录下我们的教育行为,还能够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起对这种教育行为进行诊断,即为别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也是在帮助自己检讨教育行为,促进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同样,学习者的创建的Blog也不仅可以记录学习的行为,过程,还可以把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让教师家长以及来访者共同参与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同样学习者本身也可以通过查看别人的评价和建议,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发现问题,改进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等。事实上学习进程的记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我经常在自己的Blog中写一些生活随感,记录的正是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
需要补充的是,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很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帮助者。Blog 的整个创建主要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教师、家长、来访者只是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帮助者参与的。因此它也很符合创建电子学档的要求。其次,要能运用于电子学档的创建,Blog必须能容纳电子学档的基本内容。根据王佑镁老师的观点,电子学档应当包括学生信息、学习成果、学习反思、学习依据、学习记录五个方面的内容。
笔者于2004年建立一个Blog(http://jxyxwdjx.Blogdriver.com),在这个Blog里面包含以下内容:笔者的个人简介,个人资料等相关信息(学生信息);曾经写过的一些文章(学习成果);笔者对某时期学习效果的思考(学习反思);看过的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或者对自己生活有感触的论文材料(学习依据);来访者与我的交流探讨----留言和评论(学习记录)等等。笔者的Blog在看过的Blog中算是比较简单的,然而不难看出它依旧具备电子学档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就是说一般的Blog具备容纳电子学档基本内容的条件。建过Blog的人都知道,建立一个Blog并不需要太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比建立网站等简单容易的多。所以说运用Blog建立电子学档还很具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Blog完全具备创建电子学档的条件,而且是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创建电子学档的方式。Blog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相信随着Blog向教育领域的延伸,其在创建电子学档方面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普及。
关于电子学档的定义,目前国内外都还没统一的定义。Hellenic Barrett博士认为,电子学档是学习者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王佑镁老师认为,电子学档(e—learning portfolio,缩写为 ELP或ePortfolio)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主要用于现代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评价、讨论、设计等,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的协助下完成,档案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等必须体现学习者的参与。图1是王佑镁老师给出的是电子学档的内容框架。
结合各专家学者对电子学档的论述,我们认为电子学档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存储各种格式(音频、视频、文本、图象等)的材料。尽管电子学档目前还没统一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即电子学档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表现和存储材料的,这一点也正是它的优势,正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学档才能存储和表现各种格式的材料。
2、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到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中,教师和家长等只能通过浏览学习的。电子学档来指导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且这种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材料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而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教学理论。
3、电子学档必须能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协作学习,实时交流和反馈的平台。当代学习理论的研究都特别强调协作、交流和反馈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协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之一。因此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电子学档必须具备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协作学习,实时交流和反馈的平台的功能。
4、具备即时更新的功能:前面论述了电子学档应能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协作学习、实时交流和反馈的平台。而即时更新功能是进行协作学习和实时交流的前提。根据王佑镁老师给出的电子学档的内容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电子学档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以下为笔者对王佑镁老师观点的理解):
什么是Blog呢? 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log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③《财富》今年1月10号刊发表封面专题将Blog列为05年十大新技术趋势之首。目前全球Blog注册用户已超过50万。可以预想,Blog将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Blog将延伸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有学者认为:把Blog作为一种教学和评价的工具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那么Blog在创建学习者的电子学档方面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呢?本文接下来将探讨Blog在创建电子学档中的可行性。
首先,要能运用于电子学档的创建,Blog必须具备满足电子学档基本功能要求的条件。对Blog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Blog基于网络即时发布,实时更新、能存储各种格式(视频、音频、图象和文本)的材料、提供在线留言(实时更新),可以开通在线评论等。齐伟老师在他写的《关于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中把Blog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后面为笔者的理解):
1、师生、教师交流的平台 Blog基于网络即时发布,实时更新,因此它为交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Blog的在线留言,在线评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家长之间都可以通过留言、评论进行交流。笔者就经常通过Blog 和一些朋友进行交流。
2、积累材料的手段 前文所述,Blog可以存储各种格式的材料。学习者可以把各种学习材料,学习成果,学习反思等等素材放入Blog中。另外,Blog类似与网页,具备广泛安全的共享功能。来访者可以浏览学习者积累的材料,同时,来访者又可以通过评论,留言等方式写入自己的见解和收集的材料。这大大拓宽了资料收集的途径。在Blog 中的材料收集可以通过构建电子档案袋来实现。电子档案袋将个人的知识积累放在第一位,其中不仅仅是有学习的课程范畴,还包括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信息,以及个人知识形成和认知提升的渐进轨迹信息。在笔者的Blog中,有很多很好的文章,这些都是我平时的积累.
3、学习进程的记录 Blog也被称为“网络日志”,即学习者可以像记日记那样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安排等等相关信息。教师家长通过查看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记录,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指导和评价(这种评价是形成性的评价)。学习者可以借助学习进程记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改进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4、教育反思的模式 齐伟老师认为教育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Blog正是我们进行教育反思的好方式,不仅可以随手记录下我们的教育行为,还能够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起对这种教育行为进行诊断,即为别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也是在帮助自己检讨教育行为,促进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同样,学习者的创建的Blog也不仅可以记录学习的行为,过程,还可以把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让教师家长以及来访者共同参与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同样学习者本身也可以通过查看别人的评价和建议,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发现问题,改进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等。事实上学习进程的记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我经常在自己的Blog中写一些生活随感,记录的正是对生活和学习的思考。
需要补充的是,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很重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帮助者。Blog 的整个创建主要是学习者的主动行为,教师、家长、来访者只是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帮助者参与的。因此它也很符合创建电子学档的要求。其次,要能运用于电子学档的创建,Blog必须能容纳电子学档的基本内容。根据王佑镁老师的观点,电子学档应当包括学生信息、学习成果、学习反思、学习依据、学习记录五个方面的内容。
笔者于2004年建立一个Blog(http://jxyxwdjx.Blogdriver.com),在这个Blog里面包含以下内容:笔者的个人简介,个人资料等相关信息(学生信息);曾经写过的一些文章(学习成果);笔者对某时期学习效果的思考(学习反思);看过的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或者对自己生活有感触的论文材料(学习依据);来访者与我的交流探讨----留言和评论(学习记录)等等。笔者的Blog在看过的Blog中算是比较简单的,然而不难看出它依旧具备电子学档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就是说一般的Blog具备容纳电子学档基本内容的条件。建过Blog的人都知道,建立一个Blog并不需要太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比建立网站等简单容易的多。所以说运用Blog建立电子学档还很具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Blog完全具备创建电子学档的条件,而且是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创建电子学档的方式。Blog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相信随着Blog向教育领域的延伸,其在创建电子学档方面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普及。
前一篇:哈哈,要涨工资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