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教育技术学 |
(声明:今晚酒喝的有点儿多,但神志还算清醒,只是言语有些混乱,希望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各位朋友见谅。)
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简单来说,六度分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很难理解是吧?从数学上来解释这个现象,假设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个人,不算多吧,那么其六度就是260的6次方,为1,188,137,600,000,及时去掉一些重复节点,这个数字大约是现在地球总人口数的许多倍。在SNS(Social Networik Software)社会里,这种理论的实践意义越来越强。(这一解释从资料中翻出来的,出处已经不详了)
通过最近写BLOG的实践越来越发现这种理论的重要意义。
依据是最近在我的BLOG留言或者发表评论的朋友越来越多,BLOG计数器也是扶摇直上,所以我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实际上归功于我的好习惯。
浏览朋友们的BLOG,我还是习惯给写文章写得好的朋友一点儿鼓励,给他们写下自己的评论或者留言,这些朋友反过来也会去访问我的BLOG。六度分割理论的意义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有的朋友通过我给他们的朋友的留言而寻访到我这里,就像今天我的留言里就有“紫竹调”朋友的留言,说是“因为萧遥庄主在我那儿的留言,我顺道来到你......”,这是六度分割理论在我这里实践意义最好的证明。或许其他来到我的BLOG的朋友是通过我在他们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BLOG的留言才辗转来到我这里的,这就不仅仅是六度的问题,虽然从理论上通过六度既可以实现所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某种联系决不仅仅是六度的问题。(这里有些胡言乱语,思路不清晰,想清楚再来修改。报歉)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朋友认识朋友的朋友,在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呵呵,有点儿像绕口令是吧,道理就是这样。
为什么单单会在SNS中提出这个理论,或者说在SNS中才显出其重要意义来呢?
因为现在通过SNS可以更好的实践这个理论。人们现在可以通过BLOG、Email、IM、BBS等软件以及如http://www.wealink.com这样的交友网络来达到认识更多朋友,帮你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目的。
说了这么半天,酒劲还是没醒,给大家个例子吧,请参看http://dev.codelphi.com/virushuo/archive/2004/01/16/865.aspx,这里给大金桔了个买火车票的例子,希望能从时间层次上说明六度分割理论。
前一篇:今天打球认识几个新朋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