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婆家过年就不孝吗?
(2009-01-30 23:55:00)
标签:
班士兵浑世箴言春节回家过年杂谈 |
分类: 社会问题杂谈 |
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回首节前节后这一段忙活,可也真够累人的。现在好了,春节假期即将结束,大多数人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开始一年的忙碌。
要说节前节后这一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已婚年轻夫妇回谁家过年这件事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父系文化氛围里,世俗的观念是春节期间理所当然要回男方家——女人的婆家过年,这似乎已被约定俗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父权时代,回婆家过年成为已婚妇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被逐渐演化为判断儿媳妇对公婆孝与不孝的一个标准。
其实,任何事情没有一成不变的,老话不是也说“百年随时过”吗?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人们被工作压得透不过起来,在外辛苦忙碌的年轻夫妇很少有空回家看望双方的父母,一年也就春节能放六七天假,所以这几天就成了看望双方父母的黄金时间。
中国人向来有回家过年、吃团圆饭的传统,有的地方称之为归火,就是弟兄间几家人在一起开火,以烘托和睦融洽的喜庆劲。问题是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男女方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到自己身边过年,以了却对子女一年的思念之苦,矛盾也就随之产生。回婆家过年,还是回娘家过年,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成为困扰很多年轻夫妇的一道难题。回婆家过年,儿媳妇不乐意,大多数婆媳间的关系都不融洽,回到婆家儿媳妇有被软禁的感觉;回娘家过年难度更大,会被世人认为儿媳妇不孝,男方感觉很没面子,增加矛盾发生的概率,年也就无从过好。现在,这一矛盾正困扰着中国大多数的年轻夫妇,并且成为发生家庭纠纷的导火索。
年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年轻夫妇为回谁家过年而发愁。一些“聪明”的儿媳妇非常喜欢回婆家过年,原因是到了婆家把孩子交给老人看护,做饭的重任当然也是由老人来承担,人家呢就只管在一边偷着乐,享尽清闲;一些变通的夫妇,便约定各回各家过年,可是这与春节团圆的气氛却又不相容;一些互不相让的夫妇却大打出手,导致本来回家过年这一喜庆事演变为双方离婚的诱因,颇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就是一些觅勉强回婆家过年的夫妇,也会由此产生不少家庭纠纷,这时候最伤心的还是那些苦盼了一年的老人们,他们盼来的是不断的是非。
我想,其实回谁家过年无所谓,关键是看夫妻双方对老人的心态,真心孝敬的大可不必以回谁家过年来判断。像前面说的聪明的儿媳妇回婆家那样,给老人带来的并非快乐而是添堵,像这样的啃老族社会上颇有一些,往往一个春节下来,老人被累得臭死,哪里还有天伦序乐的感觉;勉强回婆家找茬打架的就更差劲了;而那些对簿公堂准备离婚的夫妇带给双方老人的又是什么呢?不言自明。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难就难在改变人们的观念,时代变了观念也要变。儿子媳妇要明白父母的期盼之心,尽力做到双方老人都满意;老人呢,也要体谅孩子的苦衷,累了一年还要为博得老人开心犯难。儿子媳妇回谁家过年,可以采取轮流的办法,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这样夫妇双方的父母都能够照顾到。关系好的干脆把双方老人聚到一起过年,岂不快哉!何苦为此闹得愁肠满肚、家庭不睦,甚至夫妇反目相向、分道扬镳。
好了,说了这么多,意思只有一个:回婆家过年,并非代表孝敬;不回婆家过年,也并非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