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讨论小组:
讨论三大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是什么”、“为什么”、 “怎样做”:
一、是什么?
1、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具有示范、导向、凝聚、选择和辐射功能。
2、校园文化,学校精神,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
二、为什么?
校园文化是属于间接的、内隐的、无意识的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文化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怎么做?
1、做校园文化的理念:
A、校长是校园文化的代言人(示范和感召),一定要发挥全校师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全员参与,全员受益。
B、做校园文化要考虑研究结果的可操作性、可转化性,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量。
C、文化是靠积淀的,因此档案意识(人、物、事的积淀)要加强,校史教育要强化。(物、人、事)
2、如何操作(人人知晓,人人执行)
A、对校园文化的核心“民主、和谐、宽容、大气”的操作性解释;(另外附具体材料)
B、对校训“严谨、求实、勤奋、向上”的操作性解释;
C、对以上两点的关系的认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关注个人到关注团队;
D、增加“感恩”教育;“质量”教育(物、人、事);
E、对教育资源的优化、分配(学校层面、教师层面)
F、各岗位有一句简洁明了的话作为标准(口语化)。
3、德育工作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则奠定发展,民主涵养和谐——陶西平)
A、德育制度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严格执行——修订完善——自觉内化。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将师生的行为规范放在文化建设的框架内成为人人遵守的准则。(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标准化。)(另外附具体材料)
B、德育行为(活动)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主线,将各种校园文化要素贯穿起来,构成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为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
C、科技、体育、艺术节:建议专人负责,先形成传统,再积淀为文化。要将竞赛与培育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D、德育传统活动:红五月表彰、军训等、常规教育月、法制教育月、弘扬民族精神月。通过活动,将文化效能和育人功能结合起来。
E、成立学生社团组织(如,时事评论社、诗社、摄影社、演讲辩论、FLASH闪客,读书社等等):开设德育方面的选修课、活动课。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结合起来。
F、班主任学习制度、工作例会、年会。
G、班级文化建设由自发到自觉:板报设计制作,班级活动,班规。
H、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