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云南地震为何死伤如此惨重?

(2012-09-10 10:46:38)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化
    又地震了……
    9月7日,云南彝良县连续发生两次5级以上地震。目前地震已致80人遇难,795人受伤,74.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新华网)
    地震是一种天灾,也不那么容易被预测,多年以来,关于地震,我们似乎一直都是被动“承受”——不知其在何时、何地发生,也不知道其震级多少、烈度几何,更不知道其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灾害!于是,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次次地罹难。只能看着他们的家园一次次地被毁!
    自然的面前,我们真的那么渺小?地震面前,我们真的那么无能为力?
    云南彝良县的这次地震,似乎又重复了一次这样的悲剧。只是,这五点几级的地震,竟然造成这么惨重的伤亡,为什么?如此的惨痛,难道,我们还要依旧被动地“承受”?
    云南地震局的皇甫岗局长说了,此次地震,之所以有如此惨重的人身伤亡,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灾区人口密度较高。二是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当地群众生活贫困,房屋抗震性偏弱。三是灾区多为山区地形,山高坡陡,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四是两次强震叠加,产生了破坏性更强的影响。
    皇甫局长的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全然经不起推敲。其一、人口密度较高,是容易造成更大的伤害,但这绝非必然理由。设若,这样级别、烈度的地震,发生在日本,或者台湾,他们的人口密度,比起彝良,定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会有如此重大的伤亡么?其三、山区地形,山高陡坡,这也可以是一种原因,但假如我们的环境保护得够好,设若当地水土、生态未被破坏,或者保持得非常好,还会有如此严重后果么?
    至于皇甫局长所提到的第二和第四这两个原因,的确是放大这场自然灾害后果的原因,但这,显然不是自然的缘故,更多的,则是人为的因素。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已近六十三年,像“北上广”这样的都市,俨然比肩欧美等国际大都市,但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西部地区,特别是地震灾区,为何至今还是如此贫困?当地群众为何还是如此贫困?是他们不够勤劳?还是其他!当勤劳的人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双手,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该反思或者担责的是谁?
    两次地震间隔差不多有一个小时,当地政府部门做了怎样的应急反应?尤其是地震部门,我们可以接受其不能精确预报第一次的地震,但地震后会发生一系列的余震,是一种最基本的常识,可当地地震部门又对此做了多少的应急反应工作?如果,有有效、及时的撤离工作,还会死伤这么多人么?
    不由得想起此前的一则新闻:去年年底,中国地震局公布了一年经费细则:地震预报预测270万元,震情跟踪1700万元,地震信息传输及管理5012万元,住房公积金7166万元,购房补贴8678万元,行政运行1.8亿元,机构运行2.1亿元。(潇湘晨报)
    数据不会说谎,一年中数亿元的支出,只有区区的270万元用于地震预报,却有近4亿的行政及机构运行费用。如此,会有怎样的地震预测水平?中央地震局如此,地方地震预测单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并非是马后炮,而是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实,一次次惨痛的教训,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天灾可怕,人祸尤烈,不是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