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英语,法语,西语,汉语里的清辅音 、浊辅音
(2012-08-30 13:09: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移民 |
中学英语老师说:在s后的p t k要浊发成b d g。这句话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英语的ptk实为清辅音里的送气音,无声,声带不振动。
英语里的bdg实为浊辅音,有声,声带振动,发音位置靠后。听起来很像是胸腔发出的音的感觉。
而汉语里的bdg是清辅音里的不送气音,发音靠前,声带是不振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中国学生读英语听起来软弱无力,不饱满(包括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到中学老师的话,ptk在s后发生的音变其实就是由送气无声变成了不送气有声。也就是从英语的ptk变成了汉语的bdg。但是绝不是英语里的bdg.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个清浊音在英语学习中并不重要。学不会浊音bdg,大家就用汉语的不吐气清音bdg去替代就是了,反正听起来和送气的ptk完全不同。也不会造成误解。
但是一旦大家开始学习欧洲小语种,问题就来了。
比如在西班牙语和法语里里,同时就有不送气的清辅音ptk和浊辅音bdg(法语还有送气的清辅音ptk)。这下中国学生就犯难了,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嘛,于是很多人就用不送气的ptk(也就是汉语的bdg)去代替西语的bdg,就像学英语一样。问题在于这样就导致很多单词混淆了,比如te和de,大多数中国学生读的一模一样,放在句子中是能理解,可是单独读就不容易了,有时候还会造成笑话。
这个问题对于说北方方言区的同学特别明显,比如我说四川话(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我就觉得简直就是灾难。不过对于一些说南方方言的同学,这就是小case了。说上海话的同学对这个就毫无压力。
再说我两任法语老师,听她们说法语也没有区分清浊音。不过人家都去法国读研归国,所以这个也没什么。
我听reflets走遍法国1下册台湾讲座的时候,那个蔡淑玲老师更是把法语的浊音bdg发成了汉语的不送气清音bdg, 把法语里不送气ptk发成了送气的ptk(注:法语里ptk在元音前不送气,在非元音前或者单独都是送气的,比如apprendre的p,logique里的que都要送气),虽然听起来觉得怪怪的,可是人家在节目里和法国人一样谈笑风生。
因为凡学外语,除了一些牛人。大多会带有本国语言的口音,因为目的语的某些发音通常会在本国语里有缺失。即使没有缺失,两国语调也会有差异,最终说外语还是会有本国味儿。‘说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这种话无非是培训班的广告罢了。大家尽可能标准,只要不太离谱就ok了。
所以其实我们也不用嘲笑印度人,日本人的英语发音,他们本身就没有吐气清音,只好用不吐气音(不知他们用的是清音还是浊音)去代替。大家都差不多,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在西人眼里,中国人和日本人说的都一样,都是不地道英语,只不过是不地道的音不同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干吗要去追求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可能的地道呢。
(转自网络)
英语的ptk实为清辅音里的送气音,无声,声带不振动。
英语里的bdg实为浊辅音,有声,声带振动,发音位置靠后。听起来很像是胸腔发出的音的感觉。
而汉语里的bdg是清辅音里的不送气音,发音靠前,声带是不振动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中国学生读英语听起来软弱无力,不饱满(包括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到中学老师的话,ptk在s后发生的音变其实就是由送气无声变成了不送气有声。也就是从英语的ptk变成了汉语的bdg。但是绝不是英语里的bdg.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个清浊音在英语学习中并不重要。学不会浊音bdg,大家就用汉语的不吐气清音bdg去替代就是了,反正听起来和送气的ptk完全不同。也不会造成误解。
但是一旦大家开始学习欧洲小语种,问题就来了。
比如在西班牙语和法语里里,同时就有不送气的清辅音ptk和浊辅音bdg(法语还有送气的清辅音ptk)。这下中国学生就犯难了,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嘛,于是很多人就用不送气的ptk(也就是汉语的bdg)去代替西语的bdg,就像学英语一样。问题在于这样就导致很多单词混淆了,比如te和de,大多数中国学生读的一模一样,放在句子中是能理解,可是单独读就不容易了,有时候还会造成笑话。
这个问题对于说北方方言区的同学特别明显,比如我说四川话(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我就觉得简直就是灾难。不过对于一些说南方方言的同学,这就是小case了。说上海话的同学对这个就毫无压力。
再说我两任法语老师,听她们说法语也没有区分清浊音。不过人家都去法国读研归国,所以这个也没什么。
我听reflets走遍法国1下册台湾讲座的时候,那个蔡淑玲老师更是把法语的浊音bdg发成了汉语的不送气清音bdg, 把法语里不送气ptk发成了送气的ptk(注:法语里ptk在元音前不送气,在非元音前或者单独都是送气的,比如apprendre的p,logique里的que都要送气),虽然听起来觉得怪怪的,可是人家在节目里和法国人一样谈笑风生。
因为凡学外语,除了一些牛人。大多会带有本国语言的口音,因为目的语的某些发音通常会在本国语里有缺失。即使没有缺失,两国语调也会有差异,最终说外语还是会有本国味儿。‘说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这种话无非是培训班的广告罢了。大家尽可能标准,只要不太离谱就ok了。
所以其实我们也不用嘲笑印度人,日本人的英语发音,他们本身就没有吐气清音,只好用不吐气音(不知他们用的是清音还是浊音)去代替。大家都差不多,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在西人眼里,中国人和日本人说的都一样,都是不地道英语,只不过是不地道的音不同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干吗要去追求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可能的地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