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记忆渐渐的模糊,日记本是为了挽救所发生的这一切,可是就在刚才,我突然发现它试图掩盖一个女孩的灵魂。
这时《社会记录》讲述的一个故事:卖淫女小娟被嫖客勒死在床上,在整理遗物时警察发现了小娟不久前在劳教收容所里写给丈夫的日记,足足六本。日记的内容几乎全是小娟在表达对自己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爱。虽文法简陋,却真切感人。
不知为何,主持人在读那些情意绵绵的日记时,我感觉自己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一直揪着,我承认被感动了,可最后我终于忍不住在心里说:别念了,别念了!我仿佛看见了美丽的罂粟,细菌盛开成花朵,越来越密,越来越多。于是我从感动中迅速的走出来,冷静下来想一个问题:这个故事会让观众如何反应,如何感知其社会意义,如何面对它所带给人的各种复杂情绪,如何从简单的感叹和反思中渐渐形成一种足以改变某些现实问题的力量源。
脑子有点乱,这时我想起了片中最后那位专门研究弱势群体的社会学专家关于“婊子也有情”的一番话,这似乎很通俗的解答了许多人对这个故事的迷惑。可我觉得他好像忘了这样一种可能:如果生活是无情的,生活中的人常常会亲手去把”情”埋在心底,然后用这种方式说服自己潜意识中的良知和尊严,然后纵容自己去作无情的事,无耻的事。对此,整个社会似乎都显得很无奈。可看完这个片子我想说:别把无耻和无奈放在一起好吗?如果你无奈,你可以选择无为,无禄,甚至无生。因为,无法生活可以有很多选择,而小娟选择的这种方式是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由此可见生活和生存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精神和物质的差别:生活应该更多包涵精神层面的内容,而生存更多需要的是物质层面的满足,先要“存”,然后才能“活”。
别扯得太远了,还是回到那几本感人的日记上吧。
小娟为什么要写日记?为什么要不停的对丈夫说“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我想她也许是在用这样一种单纯的方式拼命清洗着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用笔和文字,用藏在心底的情;一方面是在对过去不耻行为的救赎,另一方面是在为今后有可能继续投身风尘做心理上的准备。因为经过在外几年的闯荡,小娟早就深知挣钱的艰难和现实的残酷,有一个魔鬼在内心深处召唤她,有一株罂粟花在盛开,如果真是这样,那些令人感动的日记不过是装魔鬼和罂粟的漂亮盒子而已。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走出收容所的当天,小娟就又急切的开始了她的皮肉生涯——不是没办法,而是在她出门的一刹那,盒子里的魔鬼就爬出来了。
反思也好,忧虑也罢,我们总要回到自己的生活,总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我现在就在努力这样做,我想尽快结束这篇观后感。可我想,也许应该是这样:看过这些日记和故事后,如果你回到自己生活的速度越快,你翻滚的内心平静得越彻底,这个社会就还会不停的出现像小娟这样的悲剧。因为这些感人的日记,这些我们每天都在讲述的故事,其实只是现象而已。可是,只有长时间的去注视这些现象,我们才有可能找到现象后面的本质,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所以,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越少发生,还是让我们每天为你真实纪录下这些故事吧。如果你同意我的说法,别忘了每天来这里看看。
我们一起努力吧!
伍洲彤于11. 12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