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还不是很冷。
路过一个街角的时候,听见有商贩在大声吆喝:“保暖内衣促销,纯棉,100元三件啦!”我的脚步微微一顿,"纯棉"这两个字好像刺了我一下,让我突然想起昨夜刚刚看过的一期央视《社会记录》,内容说的就是棉花,不,准确说是一群摘棉花的人。
每年八九月间,在新疆,一望无际的棉田处处盛开着洁白的花朵,一群群的采花人从全国各地涌入新疆各大农场,他们将在那里度过两个多月的生活。那将是一段怎样的生活?走近他们,你又会看到什么?
结果,我看到了无数洁白的花朵间几双粗糙干裂的手。跟随镜头,几张黝黑的脸庞和他们的口音让我能够辨认出他们的年龄(最小的好象不满十岁),性别(有拖着腰伤的妇女),家乡(很穷的地方)。一天后,我听到他们在说:这里太苦了,简直就像劳改农场;不行了,坚持不下去了,腰都快要断了;一天在烈日下连续干15,6个小时,只能挣20多块钱,这样干半个月还挣不够来回的路费。可第二天,他们的话语明显少了,镜头里,他们只是默默的干活,弯着腰,背上的棉袋鼓鼓的,棉花上秤时,他们开心地笑了。而到了第三天,片子里的镜头很短,我只看见清晨乳彤色的天空下棉田里几个起伏的剪影。
我这是想说什么?说实话,写到这里我的思绪好像有些乱,有点不清楚。因为我居然想到了棉花俱乐部——一个位于北京胡同里的小资酒吧。我想有一天我会请那位拖着伤腰在棉田里干活的妇女到里面来坐一坐,不仅因为酒吧的名字而是因为这里的沙发很软很舒服;我想让片中那个为了鼓舞大伙干活把喉咙唱哑的采棉小伙听一首和他长得有点像的歌手——张楚的《棉花》。歌中唱道:春天里有温暖的灵感 还有痛苦的幻想 把恐惧紧闭的心眼睁开 没有身体的意外 才看清楚到你的精彩 平凡还坚定的一切 爱在里面不能听见。。。。。
爱在里面不能听见。可通过这部记录短片我却好像看见了,看见了爱,这种爱很顽强,是一种为了生存的爱,不管多苦怎么也要“摘点钱”给家里寄去,怎们也要让家里人有饭吃。
当片尾的水雾重新涂满屏幕,我心中开始感慨:唉,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在这样的生活!感撼之余我又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目前的生活——等等!等等!怎么每到这时总忘不了煽情,职业习惯啊?这可是《社会记录》,多严肃的一个栏目啊!于是我赶紧抬头把上面写的文字扫了一遍,感觉文字又乱又酸,一点都不社会都不纪录。可我必须说实话,这就是我看完后的真实想法。
要怪只能怪这期节目的编导和摄像,这选题让我浮想联翩,有些画面拍的实在很美,特别是在暗红色的夕阳下,成熟的棉秆轻轻摇晃,广袤的棉田在轻风中挲挲作响。任何看到这个镜头的人,向往之情都会油然而生,而随即出现的那双干裂的手又让人回到了现实中,我喜欢这种反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