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科学之光——郑楚光

标签:
郑楚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
分类: 残阳如血 |
郑楚光,1945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能源动力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楚光于1962年考入华中工学院动力系学习;1968年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电力公司担任技术员;1978年进入华中工学院动力系就读研究生;198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加入九三学社;1992年至2003年担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郑楚光的主要从事“燃烧与污染防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人物经历
1945年2月,郑楚光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
1962年9月—1968年7月,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8年7月—1978年9月,担任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员。
1978年9月—1981年7月,就读于华中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1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华中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博士。
1986年7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7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
1988年,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1990年9月—1992年2月,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工作访问一年半。
1992年,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教授。
1992年—2003年,担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4年,被聘为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6年12月—1998年2月,担任华中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1999年,第一次受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第二次受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1年,作为香山科学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就中国伴生放射性煤矿及环境风险防控,联名给李克强总理上书“关于加强高毒性天然放射性核素(尤其氡)监测、评价与防控工作的建议”,得到总理的重视与回复。
2024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