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
星期二 晴空万里,春风荡漾。根据学校的安排,今天,全班同学到县委书记易大振同志的试验点——团结大队劳动,挑大粪到棉花地,给棉花“清水提苗”(加肥)。
在团结大队,我们正好碰上了易大振同志。因为我们经常来点上劳动,和易大振书记已经很熟悉了。
易大振书记36岁,年青有为,是省里新提拔的后备干部。加上他的平易近人,很受同学们欢迎。
同学们鼓掌热烈欢迎易大振书记给我们讲话。当然,书记的讲话内容,仍然是如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问题。
易大振同志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学毛选,活学活用,在“用”字上下功夫。他说,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做到——
“三我”,即把“我”摆进去,带着“我”的问题学,从“我”做起;
“三勤”,要勤思索,勤对照,勤总结;
“三首先”,要在改造自己和改造别人中首先改造自己;在改造思想和改进工作中首先改造思想;在改造思想意识和改进思想方法中首先改造思想意识。
学校正在开展一场“贫下中农的脚上有牛屎,到底臭不臭”的辨论。
这场大讨论,严格地说,是叫人左右为难的。牛屎臭,是客观意义上的具体概念;牛屎不臭,是情感方面的抽象体会。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也不存在相互否定的问题。
三场全校性的辩论会,我主持了两场,但我最终都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想,学校组织这种辩论会目的,是结合学习毛主席著作,解决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问题。我出身农村,经常听到农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解释!没有任何语言比它解释得更确切明了。
在给棉花清水提苗的过程中,溅在我身上粪水也就没有蛮在意,农村出生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中午,在贫下中农家吃饭,同桌的还有朱瞎子,铁山团子,江灰面,黑珍珠(女),闷姐(女),芽菜(女),彭锐起等几个同学。吃着、吃着,他们都端着碗,离开了桌子。
我当然晓得其中的原因,只假装不知道。同学们也没有一个吭声。
女东家端着一碗菜走出来,见同学们都未上桌子,笑着说,
“是做的菜不合口味吧,你们怎么都不上桌子呢”?
同学们忙解释说:“不是,不是,坐在下面随便些”。
这时,和我坐在一条板凳上吃饭的东家三岁小姑娘突然眼光直瞪瞪地望着我,象发现了新大陆地叫道:
“妈妈、妈妈,这个叔叔的身上好臭”!
(摘自长篇回忆录第一部《风雨卸甲河》第三篇《大江东去》之四十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