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师之长者

标签:
熊荒通城教导主任 |
分类: 残阳如血 |
在我初中的三年时间内,县四中的教导主任,是熊荒老师。
熊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中等个子,浓发,络腮胡子。第一次听他给学生作报告时,穿着一件蓝色毛呢大衣,风度翩翩,有着一种文人特有的气质。讲话时,眼睛不停地眨,而语言却干净利落,扣人心弦。
熊老师没有带过我的课。但是,他教导主任的身份、学问和人品,以及传奇的出身,都在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熊荒老师是通城人,解放初期,是监利县首任县委书记王永禄的秘书,在县城有很好的人气和人脉。可惜,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无法一直留在政府机关工作。
真正认识和了解熊老师,是在文革后,我从回乡知青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并被调到县四中任教,与熊老师办公桌相联,朝夕相处之后才发现的。
熊老师胸襟开阔,待人谦和,一直受到县四中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也是我深深敬重的师长。不论在我的学生时代,还是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熊老师一直给予了我全力的关心、支持和影响。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都是我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师长。
可能是家庭出身的原因,文革后,熊老师没有继续担任教导主任。但他对教学的专注,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以及他做人的坦诚和在文学方面的功底和造诣,仍然成为青年教师的楷模。在熊老师身上,总具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使得我们那些年青教师,有意和无意地都跟在他的身后。如语文教师刘训垓、彭贤家、杨大勇,外语教师肖祥明,生物教师季雅奇,化学教师王道周,后来的政治教师陈兵,都把熊老师当作自己的兄长,当作良师和益友。那时是文革后,很多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总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熊老师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平时很少言语。但对于青年老师的要求,他总是循循善诱,满腔热情。特别是教学专业方面的疑惑,他的真知灼见,有如拨云见日,总给人以启发,叫人心悦诚服。
熊老师治学严谨,古文功底深厚,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尽心耕耘,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熊老师调到监利县师范学校时,是教授恢复高考后首届大专班的古典文学。
熊老师的爱人王功庆老师,是小学教师。在工作上,恪尽职守,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家庭,孝悌贤淑,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熊老师有两个弟弟熊平凡、熊成凡和一个妹妹熊细凡,都是在哥嫂的帮助下,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是典型的教育之家。
熊老师的女儿熊亚非,是我调县四中所带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班学生;也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参加高考考入医科大学的。毕业后一直在宜昌医院工作。两个儿子熊亚民、熊亚兵,都事业有成。熊老师一家,又是教育很成功的家庭。
1990年3月,我已调岳阳教育学院,当得知熊老师不幸中风后,三次到医院去看望过他。2003年,我的散文集《我的家乡卸甲河》出版,专程回监利看望过他,并请他教正。那时,他的身体状况有明显的好转,坐在椅子上和我交流得很自然,依然是精神矍铄,笑容可掬。我当时心里很高兴。
2011年2月,监利县教研室邓汝南老师在电话中告诉我,熊荒老师已于年前作古了。听到后,心中很难过。没有想到,一别又是十年。
十年之后,竟然是阴阳永隔了,呜呼!
(摘自长篇回忆录《在阳光下》第一部《风雨卸甲河》第二辑《小河弯弯》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