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管理:境界决定成就,思路决定出路。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但质量决定于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从期中考试开始,到期末考试、到毕业会考;教务处杨磊主任具体抓,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可以无悔地说,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的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学校已经基本上跟上了海淀区教委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质量评估数据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二
外语教学:把更好作为追求,把特色上升成文化
学校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学校的外语特色是举世瞩目,人所共知!但作为附校能不能成为北外的这个载体的一部分?6年来,过去的学校领导一直在苦苦地追求。
于主任接任教务部副主任,主管外语教学,深入教学一线,与全体外语教师一起,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工作。调整外语教学人员,调整外语课时结构,成绩是显著的。
但必须承认,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不能说:已经做得怎样了!我们只能说:我们在努力。
三
常规教学: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
把终结管理与过程管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检查与监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教案检查与学生作业检查,是教学常规。教师接受教学常规检查是正常的;但教师有对检查情况的知情权也是正常的。在教务处的具体操作下,把教学常规管理更加人性化、把检查和监测的主动方和被动方,变成了互动和沟通。对检查的结果,不仅要有一个比较客观、真实、具体的讲评,也把对每一个教师的教案设计的成绩和不足,做到坦诚的反馈。
四 课程改革:教研提升质量,团队提升学实力
高一研究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研室接收这项工作后,与教务部和年级组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大量的资料,组织了专门的讲座,到放寒假前,共开出了32个课题,有15 名任课教师和167名学生参加。
课程改革是要靠悟性的。可以这样说,有多高悟性,就有多高的境界和深度!
五
队伍建设:把做人作为第一境界,把每一项工作当成事业来完成。
经过6年的奋斗,附校应该说已经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基本稳定的教师队伍,他(她)们在教学和教研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如高三的团队精神,创造了高三毕业会考99%以上的通过率;
初三的拼搏精神,使得期末统考再创佳绩,物理单科平均分跃入了海淀区前10名的行列。
初一年级组是班级中最多的年级,高二年级在高一时是最头痛的年级,在上学期都表现了相对的稳定。
如语文教研组科研精神,四次承担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外语教研组的探索精神;为实施外语教学的特色,开展了大量的调研活动,听课活动。
数学教研组的实力、人气,算得上是一支比较齐整、比较成熟的师资队伍。
总的来说,教学秩序基本是稳定的,教学教研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前进,并且成绩是喜人的。绝大多数教师是认真的,是努力的,是勤奋的;是值得信任和肯定的。
当然,教学教研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时代的发展,与大学领导对附校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个别学科还相当薄弱;教师的思想教育,青年教师培训与提高,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008-02-02在全体教师会上的讲话摘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