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2021-04-26 11:19:48)
标签:

长篇回忆录

监利县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调查

分类: 河水东流

试论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湖北省监利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查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_____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班.



1、几年来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论断决策,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监利县1984年,全县实现了基本无盲县;1985年,全县基本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其中7至11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年度巩固率、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和12至15周岁少年儿童普及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1985年,全县又完成了“一无二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的任务。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出席在襄樊召开的湖北省教育管理研究会年会湖大黄兆龙、吕渭源教授参加.(1989-09)



1987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834所,其中小学687所(另有教学点132个),普通中学109所,农职中5所。在校学生253,376人,其中小学生182,507人,初中生57,214人,高中(含职高)生8922人。和解放初比,全县在校学生955人,增加265倍;高中生从无到有;初中生90人,增加635倍;小学生865人,增加210倍。和1966年比,全县在校学生95,444人,增加2、65倍;高中生613人,增加14、5倍;小学生89,731人,增加2倍。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应该说是农村教育前所未有的好时期,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向和要求的。

2、农村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要求教育能培养出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重任的人才,而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与这个要求还很不适应。虽然,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使农村教育改革加快了前进的步伐,“但还没有取得更大的突破,仍囿于传统的模式之中”。这种传统模式与四化建设的需要和“三个面向”的要求严重脱节。

1、管理体制不完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管理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计划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监利县尺八区,实行分级办学以来,集资121万元,使全区民办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监利县汪桥区利用地方财力,将原区中学,改建为汪桥区农业中学,增设了高中部,不仅为本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后备技术人才,也为高一级农业院校对口招生输送了合格新生,得到了社会的赞同。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央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政策,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所表现出来的条块分割、多头领导、职权脱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在基层党政领导中,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正如万里副总理所指出的那样,“有些同志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好象不抓教育也过得去,抓不抓关系不大。有些同志整天为经济发展速度发愁,盖办公楼劲头很大,唯独对办教育很不重视,甚至把学校场地占用了,把好教师调走了,连教育经费也挪着他用。”此种现象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_______在鄂州市教委领导陪同下游鄂州赤壁(1989年)



2、办学形式单一。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从它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来看,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一是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合格新生。在农村,随着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经济联合体的大量涌现,迫切要求教育部门提供更多的初级专业技术劳动者和经营者。因此,加快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把单一的普通教育体系,转变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互相平行、互相沟通的教育体系,是当前坚持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普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几年来,监利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经验。1986年,监利县工业、财贸、粮食、交通等系统和其他有关单位一举创办了9所职业学校,招收学员700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总的看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速度不快,培养的人才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看,都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普通教育体系,仍然还是一个畸形的、封闭的、单向流动的体系。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_________与付礼协等原监利县教育局同事在监利宾馆留影(1988)。



3、师资严重缺乏。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关键。因此,重视和加增中小学师资培养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监利县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要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加速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首先是师资素质差。监利县有专任教师983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6827人,具有中师(含高中)学历的占66%;初中专任教师2561人,具有专科学历的占67、9%;高中专任教师448人,具有本科学历的占30%。

其次是教师缺额大。仅以初中为例,监利县在校初中生57,214人,尚缺初中专任教师569人。按照相义务教育规划到1990年需增补新教师720人;到1995年需增补新教师1107人(这只是静态的分析,不包括自动减员的增补在内)。

第三是民师比重大,不稳定因素多。监利县共有民师4938人,占教师总数44%。这几年来,省地县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的民办教师的管理,但由于教育费附加不能落实,民办教师的工资和报酬不得不继续依赖于乡、村干部,所以民师依然处于“服编不服调”的地位。因为工资报酬问题,乡村干部的变动或其他人事关系,均有可能造成民师的变动。

此外,教师地位不高,截留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随意抽调中小学合格教师改任其他工作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1974年在毛市区任教育组长时与区同事们合影。


 

4、普及义务教育任务艰巨。普及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教育,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学龄儿童的基本权利。普及义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历史的范畴。一般说来,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决定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长短。实践证明,现代文明建设,必定要以一定的普及义务教育为前提,不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就不会有现代文明。如何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义务教育规划,并动员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这是一件关系到“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监利县几年来虽然由于党政部门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仍然为期尚远,仍然困难重重。

一是校舍缺乏,学生入学难。以容城镇为例,1987年小学毕业生1102人,全部升入初中需招收24.48个教学班。而容城镇单设初中玉沙中学和前进中学只能招收13个教学班,另容城中学(完全中学)挤招3个教学班,也只能招收16个教学班,还有8个教学班无法安排。

二是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费附加难以落实。监利县从1980年经费包干以来,到1986年底,全县教育系统人员经费的支出占全部经费支出的90%,公用经费只占10%。其绝对数只剩下84.8万元。连正常的办公都难以维持。国家规定县财政拨款应按8%的比例递增,实际上难以落实。1986年县财政应拨865万元,实拨855.9万元,下欠9.18万元;1987年应拨900.72万元,到目前为止只拨882万元,下欠18.72万元。

三是学校超负荷运转,影响了教育质量。以县实验小学为例,由于社会的强行干预,学校领导被迫从命,1985年以来,招生计划连年突破,加之大量的插班,致使实验小学学额恶性膨胀,一个20个教学班规模的小学,现有学生1922人,超编1022人,使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3、教育改革应尽快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我们的教育改革,既要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又要注意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善于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张承先:《中国教育报》1984年7月28日)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显然首先要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两个转变”即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阶段,根据“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我们必须努力使中小学教育改革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目前,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义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上来,放到办好本村本乡的教育事业上来。中央认为,在新的经济和教育体制之下,各地将有充分的可能发挥自己的经济和文化潜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此,乡(镇)人民政府及所辖各村民委员会必须担负起本行政区域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具体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工作,切实巩固和提高普及初等教育成果,加快乡级初中的建设。

2、改革传统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固然需要完善的教育制度,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革新的指导思想。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办学思想不端正,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其主要表现:一是随意扩大留级面,招收复读生,造成学额暴满的恶性循环;二是不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加班加点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严重违犯教育规律的现象,不能只怪学校,整个社会都有一个端正办学思想的问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国只有少数高中毕业生能升上大学,多数毕业生不能升学。在当前“一次考试定终身,万人争走独木桥”的情况下,追求升学率已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因而,端正办学思想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

其次,要落实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从实际出发,调整学校布局。基础教育要落实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农村学校必须适应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特点,既要充分考虑现状,又要注意分析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和小集镇兴起的趋势,适时调整学校布局,支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监利县60年代兴起的耕读学校、畜牧学校以及湖区渔业学校、水产学校等,把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办法,是值得总结和提倡的。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1974年在毛市中学和1985年在县教育局工作时,两次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第三、要改革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状况。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未来的一代人两代人,要从事两个文明的建设,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要有必备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也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学生将身临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要了解世界的面貌和状况,还要具有善于分析和吸收国际新鲜事物的能力。

3 、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当然,主要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消耗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后所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量的大小。衡量经济效益要以社会效益作为标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才具有经济效益”(见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第23页)。教育的经济效益是以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劳动能力间接地体现出来的。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提出的一样,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在现代化生产中,人力资本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花费一笔钱办教育,用于开发和提高人才的智力,增进工人的熟练程度,他们所创造的价值,除补偿其自身生活支出和培养劳动者所消耗的教育费用外,其余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积累,这就是教育的经济效益。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教育经济效益的高低,是以“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数量多、质量高、品种全、层次比例合理的人才”表现出来的。要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教育受诸多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影响的,并要求对这些因素起促进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打好基础,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当前,传统的、封闭的教育体系,对社会、对劳动世界不发生任何联系的现象依然存在,用一根高考指挥棒,指挥普通教育的一切工作,因而造成了一系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恶性循环。学生负担过重,死记硬背,高分低能,严重影响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影响了课程水平。教育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就会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

 要加强管理的科学化。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是实行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基础教育交“地方管理,分级负责”的精神,加快了学校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但如何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百年庆典——监利教育的记忆之六

            _____在容城镇建设小学与学校领导及老师合影(1988年)




第一必须有革命的理论作指导。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行动。在现代学校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不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不研究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就不可能完成对现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校长为主体的学校行政管理机构,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条件。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要给校长以职权责利,让校长在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

第三要有群体结构最优化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包括年龄、心理、智能等多方面因素的最佳组合,能够刚柔相济、专长互补、产生协调效应。

第四实行参与式民主管理。在我们社会主义学校里,要教育并鼓励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甘当“人梯”的精神,还要十分注意使教师产生对学校一切工作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动向感,以密切学校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信心,树立起当家作主的思想。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山区和湖乡、丘陵和平原,集镇和乡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需要和条件很不一致,因而办学形式、教育结构、学制、课程设置、教材、招生和分配都不能统得过死、过细,应该留有充分余地,允许因地因时制宜,采取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结合,长时期正规教育和短时间培训结合,全日制与半日制、耕读班结合等多种形式办学。这些多样化、个性化的办学形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原文载《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人民教育》 2003年01期

《上海教育》 2010年07期;

《陕西教育(综合版)》2003年04期;

《山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民族教育》 2010年01期

《四川教育》1995年Z2期

《新教育》 2010年03期

无锡市《江南论坛》2002年09期;

《高等建筑教育》1988年02期

《中国林业教育》1996年03期;

《内蒙古林业》1998年11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2年05期;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文理导航(上)》 2010年03期

现收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第一篇)和中国知网(全球球领先的数据图书馆)。

摘自长篇回忆录第一部《花开卸甲河》第四篇晨光熹微》之十 P368-3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