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庆典——岳阳教育的记忆》之三十

标签:
湖南工人报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园地的辛勤耕耘者岳阳市一中 |
分类: 河水东流 |
一个教育园地的辛勤耕耘者
日前,记者慕名专程赴岳阳采访全国优秀教师、岳阳市一中特级教师万紫华。刚踏进万教师家门,下正好遇上了几位放寒假的在全国各地名牌大学就读的大学生来看望他们的老班主任,向万教师汇报各自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长期以来,万老师耕耘在基础教育园地里,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为祖国、为人民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为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
早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她还是一个民办教师,所带班的学生邹创民同学以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获全县总分第一名,被录取北京理工大学,(后留学德国,成为我国文革后第一代留学生)而名声鹊起。
1982年,她大学毕业调到监利中学,从1982年到1989年连续五年内,她带的班,曾连续获得荆州地区高考的“五连贯”,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0年调到岳阳市一中,她的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得到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赞誉。1990年,万老师接的一个“数地”班,是当年高三年级中最典型的差班,一年后参加高考,数学单科获得全市重点中学最好成绩,在市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市教科所领导,特地邀请她向全市数学教师介绍了经验。1994年,她所带的理科班62名学生,高考本科自然上线45人,数学学科平均成绩高出市重点中学16分。1997年,她所带的文科班64名学生,有4人入党,高考本科自然上线42人,其中有3名学生分别进入全省文科前10名,名列第3、第6、第7;数学单科人均105分,创下了湖南省文科高考的新纪录。2000年,岳阳市一中10个毕业班中,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60人,在全市独占鳌头,而万老师所带的理科班上,600分以上的13人;在岳阳市一中考取北大、清华的10人中,万老师班上有3人。
万老师指导的86届监利县一中毕业生柳国宏参加国际“小发明、小创造”竞赛,获北京赛区金牌,被保送清华大学;她辅导的学生监利县一中学生郑军,岳阳市一中学生易江波、李光龙分别获得1989年度、1992年度、1996年度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和特等奖,被保送北京大学。她也因此获得湖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委员会颁发的“园丁证书”;199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高中数学特级教师。
大学毕业后,为了报效祖国和人民,万老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为了不影响工作,曾将自己的独生女儿送到外婆家,到女儿上中学时才接到自己身边。父亲曾患病一年多,万老师白天上班,晚上把教案和作业带到父亲的病榻前完成。班上不少农村的学生,有的家境贫寒,万老师把对事业的爱倾注在学生们身上。学生病了,她问寒问暖,请医生,帮助熬药、煮汤,把放有鸡蛋的面条煮好后亲手送到学生的床前。89届学生党朝权、90届学生付泽桥、胡涛等学生生病后,她一日三餐,饭送到床前,药送到嘴边。平时,学生缺钱缺粮,她总是自己先把钱垫付出来;天气突然变冷,她把自己的被子或衣服给学生送去;看到学生的衣服破了,亲手帮他们缝补;天气炎热,上晚习时,学生没有饮水,她准备好凉开水,给学生送去。由于老师的关怀,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万老师从教几十年,始终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解,用工整秀丽的粉笔字板书,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组织教学。1998年,参加全省重点中学评估的校长们和省教科所的专家们听了她讲的《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后,交口称赞,认为很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及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她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她说,一个好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80年代开始,她结合班级工作和新形势下中小学学生的新特点,开始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从1994年起,她被湖南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研究委员会聘为“湖南省中小学生心理优化与主动发展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人员,并开展了系统的班级实验工作。她总结的《理解、关心、爱护学生》论文荣获湖南省1995年少儿心灵工程杯征文三等奖。在教学活动中,她巧妙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科学原理,根据教材的内容,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发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创造教育。她总结的《观察、联想、发现——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现教学》,受到了湖南省创造教育学会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被收入创造学会年会优秀论文选中。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中,她提出的“课堂教学要以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要以育人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她总结的《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收编在1996年出版的中央教科所主编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中。她参加了全国85’规划教育重点课题的研究,获全国《中学整体改革》科研成果二等奖。她的作品已入选《中国当代教育成果概览》,该书由国家一级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8月面向国内外发行,中央教科所向她颁发了荣誉证书。
1996年,她接手一个文科班,全班83人,几乎集中了全年级的差生,其中有的学生还受过不同程度的处分。然而,她却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博大胸怀,接纳了他们。刘勤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反感情绪,染上了吸烟的坏毛病。万老师理解这个学生缺少温暖和关怀,因而在学习上、生活上尽量给予关心、体贴和爱护,并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补习功课,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鞭策和鼓励,使他建立起生活的信心。一个星期天,刘勤同学主动跑到医院洗白了被烟熏黑了的牙齿,在老师面前表示了戒烟的决心。程舟、陈柯是两个家庭优越感很重、贪玩害怕艰苦的学生。为了转变这两个学生,万老师对他们的家访一期在10次以上。高三下学期,春节过后刚开学,这两个学生没有到校。放学后,万老师顾不得回家吃饭,就往学生家里赶;家长也不知学生去向。直到凌晨1点,才把这两个学生从几十里外的乡下亲戚家中找回来。这两个学生望着两鬓苍苍,一脸疲惫的万老师,感动得流出了热泪。
万老师身患低血糖,血压长期在50至80之间,还有肩周炎和腰脊劳损。有时病得茶水不沾,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她从没请过一天假,耽误一节课。同事们说她是“工作狂”。在南京海运学院读书的胡先知同学在信中说:“每当我捧起影集,看到您微笑而温和的面容,就好像回到了您的身边,……您拖着病体上课,被粉笔灰呛得连连咳嗽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难以平静,感激的泪水禁不住潮湿了眼角”。也正如万老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在学校里,我是属于学生的,属于学生的教育和教学的”。
(载2002年2月14日《湖南工人报》第4版 记者 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