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论文集)序

(2010-10-19 16:25:37)
标签:

王遐举

学校管理

中国教育报

复印报刊资料

杂谈

分类: 河水东流

 

       《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论文集)序


20011023,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因出席在长沙召开的“200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抽空到岳阳来。晚上,在我的书房内,他翻阅了我近十年来发表的文章,并题写了《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的书名。这是本书得以出版的缘由。

我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只有饥饿和寒冷相伴随。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从父母亲身上遗传给我的基因只是“听天由命”!我从上小学起就是在众多亲朋的反对声中走过来的,他们大概认准了像我这样的家庭,读书有什么用,免得浪费了时光。好在我的中小学学习生活是勤奋的,优秀的学业也为父母亲搪塞亲朋好友的责难找到了借口。然而,我的自悲感却始终是存在的,父母亲的“遗传基因”伴随着我,在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产生着作用。

我的教育生涯是从生产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开始的。我1966年高中毕业,正赶上那个“特殊的年代”,不得不作为“回乡知识青年”回到家乡当农民。当时的中小学教师多去参加劳动锻炼。大队小学无人上课。我能任民办教师,是因为我是“贫下中农子女”而享受的特殊待遇。未曾想到,我的命运从此和教育联系在一起。接着,担任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恢复高考后,我就读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也是师范类。当和我的学生们(当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们这批“文革”中的“老三届”已经是拖儿带女的人了,只能和小自己10来岁的自己所教过的学生们,一起参加高考,一起上大学)坐在一个教室一起听课时,我仿佛是“凤凰再生”!

       《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论文集)序——与许校长在岳阳。

我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实际上是我的作业,是我担任校长、区教育组长、县教育科长的一些切身体会。我的恩师武汉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扬镜教授发现后,推荐给《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发表的。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予以转载;湖北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获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召开年会将此文列入大会宣读材料之一,我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辽宁省人民出版社将此文收编在公开出版的《学校管理论文集》中。随后,我被接纳为湖北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会员、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荆州地区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这种种的荣誉和“光环”,是在不经意中实现的,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不久,我撰写的《学校公共关系问题的探讨》在《辽宁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关于中小学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在《武汉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并分别为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和《中小学教育》转载,湖南省教委主编的《德育资料汇编》,也从中摘引了大量段落。《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一文被收入中央教科所主编的大型丛书《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中,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如果说这么多年来,我的努力还有所收获的话,我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离不开领导们的亲切关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以及朋友和亲人们的真诚搀扶。

在湖北大学,我的老师吕渭源教授、黄兆龙教授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在华中师范大学,我的导师王道俊教授、肖宗六教授给了我热情的支持和勉励。他们在各自专业上的精深造诣以及他们的道德、文章在全国享有的崇高声望,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和启迪,为我后来的成长和发展铺平了前进道路。

教育部王茂根司长、郝铁生主任、毛广儒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王卫国主任,中国教育报李燕铭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姜璐副校长在我后来的写作生涯中,给予了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本书中的一部分文章,他们都是热心的读者和循循善诱的良师。我的爱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岳阳市一中高中数学特级教师万紫华,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足够的例证,有些文章是我们共同奋斗的成果。高碧云、季省身、兰希文、潘言诚、王海棠、裴干城、黄顺邦、郑远志、杨善福、刘训炯等,我的这些尊敬的领导和亲爱的朋友们,给我提供了锻炼的舞台和发展的机会。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生前赠送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题词。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199210月,我撰写的《城市基础教育的质量标准》,出席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会第二届年会,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教育研究》将此文全文刊发(后收入湖南省教委督导室主编的《教育督导文选》中)。

1995年,国家教委邀请我到北京师范大学主持修改《中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课题成果报告时,使我有机会接触了中国当代教育界的一批杰出人物,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中央教科所卓晴君所长、孟鸿伟博士,北京市教科所范小韵所长。他们博大精深的学术才华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使我开阔了眼界,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后来,我的文章《架起通向教育现代化的桥梁——岳阳市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报告》获得岳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与他们的启发和影响分不开的。

1996年,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几篇文章,受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共同邀请,出席了在东南亚召开的“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使我第一次走出了国门,也使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我自知不是一个擅长文章的高手,得以发表的文章也带有很大的机遇和偶然性,却是我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劳动汗水的结晶。虽然,全书涵盖的时间较长,每篇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年代的局限性,但没有半点的水分和矫揉造作。应该说,她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期的历史见证,也是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所走过的历程。

今天,我把这些文章结集付梓,其目的只是想给我的同辈们一些温馨的回忆,也想让后来者看到,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是学校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当《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论文集)摆在今天的学校管理者们以及一切愿意研究和探讨学校教育管理规律的同仁们面前的时候,仍有一些启发和参考价值的话,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心满意足了!

        《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论文集)序
 ——出席国家教委何东昌主任(前排左七)在沈阳召开的课题终审大会(后排左五是作者)

 

原文载《中小学素质教育》2001年第12期);郑锡章著《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论文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并发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