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风
楚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176
  • 关注人气: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梦汩罗江

(2008-05-22 09:41:43)
标签:

屈原

汨罗江

离骚

天问

分类: 河水东流

 

           寻梦汩罗江

     寻访汩罗江,瞻仰屈子祠,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我从荆州跑到岳阳,隔江渡水,几十年的追求,确切地说,是为寻梦而来。

     在我孩提时的记忆中,最让我欢欣鼓舞、欣喜若狂的莫过于每年五月的端午节,万人空巷的赛龙舟。那铿锵的锣鼓,那奋亢的号子,那激烈的竞争,曾激起我无穷的遐想。我曾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的小学老师,天真地问:屈原是什么人?《离骚》、《天问》又是怎么回事?老师总是笑着摸着我的头说,“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于是,我翻遍了学校图书室内仅有的藏书,在尘封的旧书堆中,找到了一本破旧的线装《楚辞》,开始背诵我多半字不认识而又读不懂的《离骚》和《天问》。

     随着年龄的渐长,知识的日增,透过《离骚》、《天问》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斑斑血迹,点点泪痕。而屈原的形象,也从此如仙如圣般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寻梦汩罗江

    少年时,我曾学着古人,同伴相邀,步行到距我家10公里之遥的离湖去凭吊屈原。

    “椒兰焚罢频浇酒,权向离湖吊汩罗!”

    公元前302年,屈原被馋,离开郢都,是沿着沧浪之水东渡,过洞庭湖南来的。应该说,屈原南来时经过了我家的门口。2292年后,我寻觅着屈原的足迹,渡江南来。我拜谒屈子祠,登访玉笥山,眺望汩罗江。透过历史的重雾,两千多年前的史实,又重现在我的上眼前。   

    这是一幕历史的悲剧——

    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共经历了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王朝。他的主要政治活动,是在怀王和顷襄王时期。这个时期是从奴隶主所有制转变到地主所有制、从奴隶社会转变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是楚国政权由盛而衰的时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历史转变的关头,屈原始终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向着旧的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他认为如果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就自杀。可见,他对自己的理想多么坚贞和执着!

    屈原关心人民,同情人民。“皇天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尤其是当他看到人民灾难深重的时候,这种思想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为人民的苦难而叹息流涕。

    针对当时群雄割据的政局,而楚国奸佞之臣把持朝纲,屈原提出了“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政治主张;他在《离骚》中说,“说操筑于付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付说是个罪犯,吕望是个屠夫,宁戚是个商贩,而屠夫、商贩在周朝的地位和奴隶相等,罪犯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社会的最低层的人,只要有才能,在“圣君贤王”的时代,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正是这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机,砥柱中流,力挽狂浪,开辟了历史的新时代。而当时的楚国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楚王昏庸、贪婪和残暴;而围绕在楚王周围的宗室贵族、元老重臣、左右便嬖等,则互相勾结,朋比为奸,排斥正士,压榨人民,组成了当时社会的极端黑暗。楚国政治已病入膏肓,亡国只待时日。正如《战国策》中所记载的那样:

                  寻梦汩罗江

 

    “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君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

 

    屈原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坚持,对楚国贵族集团的批判,目的是希图楚国富强,是出于对楚国的爱。他参与了火热的政治斗争,不以穷独而灰心,不在强大的恶势力面前变节,与当时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表现了卓越的不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誓死不离开楚国,与楚国腐朽的政治集团作不倦的斗争。他在《桔颂》中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一志兮”。以桔自喻,表明了自己坚贞不贰的立场。“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热爱祖国,当国破家亡的时候,表现更为深沉诚挚。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破郢,烧夷陵。王亡走陈”。是年,屈原作《天问》、《哀郢》、《怀沙》,自沉汩罗,以身殉国。……

                寻梦汩罗江 

    我徘徊在汩罗江畔,凝望着滔滔的汩罗江水,沉思着屈子祠的风雨沧桑,朗读《离骚》《天问》中的名句,体会其中最细微的情感,捉摸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感触其中铿锵的节奏,领略其中言外的神韵。每当我读得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触动到我心灵襞褶的深处时,就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我攀沿在玉笥山头,寻访屈原的遗踪,只见青山叠翠,汩江环绕,千舟竞发,百舸争流,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又浮现在我的面前,那铿锵的锣鼓沉重地敲打着我的心田。是的,人民不会忘记,这里曾经埋葬的一个梦想!这里曾经演绎的一段历史悲剧!

    时间已经过去了2300年,“只有滩声似旧时”!

     (郑锡章:散文集《我的家乡卸甲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