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吴怀尧中国作家富豪榜全国热议 |
http://s15/middle/46699cc6g95cc37fb230e&690
从1400万到2500万
作家吸金力大增的背后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新鲜出炉。这份榜单盘点了2010年中国作家的版税收入,并选出版税收入最高的25人,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韩寒、南派三叔等作家都名列其中。其中,杨红樱以2500万元的版税收入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5年前的第一份榜单之中,余秋雨以1400万元名列榜首。5年间,排名第一的作家收入增长了1100万元。在作家吸金力大增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其实,在榜单刊出的5年来,质疑就从未间断,而今年尤为猛烈。“书是书,钱是钱。钱有时候并不能代表书。”“好作家应远离这个榜单。”如此尖锐的讨论层出不穷。不过,也有人认为,榜单的发布有它积极的意义。从这份榜单中,我们不难看到当前中国文学市场的现状,以及文学与商业之间的纠葛。
会客本期主持人
吴怀尧(微博) 本期嘉宾 《中国作家富豪榜》制榜人
黎
王小山(微博)
本期嘉宾
黄集伟(微博)
本期嘉宾
“对作家来说,成名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不过,也要调动很多社会资源。”
《中国作家富豪榜》(微博)已连续发布了5年。韩寒等部分作家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统计的版税数据基本准确。据您了解,榜单上的数据是如何得出的,是否准确?
吴怀尧:主要是对他的作品销量进行实地调查,到中国图书卖场的第一线,比如一些大的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最大的书店调查图书销量,最后我们把这些数据结合起来,推算出卖了多少本,用这个册数乘以10%的版税,就可以得出他这一年的版税。准确都是相对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获得更多的数据。
黎波:对于这个榜单,我个人认为相对准确。一本书多少钱定价,开卷监测大体是多少,销售量如何,版税是多少,大致一估算可以得出一个数字。不过,每个作家所拿版税的占比不同,有的要价很高,比如税后的10%,有的是20%。而且,开卷监测上面的数据,只能监测到全国动销产品的十分之一,那还有很多非动销的,比如当当、卓越就不在动销的行列之内。再比如像农村书屋、图书馆购书、团购也都不在其中。所以,只能说相对准确。但是,我始终觉得,有人统计这个榜单总比没人统计要好。很多社会元素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王小山:榜单未必十分准确,但是它力求准确,我相信榜单有九成以上的准确率。统计榜单的人能做到的都做了。话说回来,统计单位总不至于把自己没把握的数据公布出来吧?我觉得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分别以2500万元、2300万元、195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成为今年作家富豪榜的三甲。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三人均已连续三年位居《中国作家富豪榜》三甲之列。如果将版税换算成作品销售数量,这也显示出,中国作家首富的读者在急剧增加。客观地讲,作家财富的增长,这其中原因何在?他们成功的秘笈是什么,是明星效应,还是有独特的营销手段?
黎波:几方面都要有。有些作家的确在对社会的认识和生活的积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能够把握住某一时间段市场有什么样的需求。另一方面,有的作家找到了专业的经营团队,帮他做推广销售,以放大他财富的增量。一位作家如果想经营自己,那他一定要调动很多社会资源。事实上,排行榜前五名的人都有比较好的团队来做这些事。
吴怀尧:最近几年,儿童文学持续升温,这直接拉动了童书的销量。首富作家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本身有商业意识,同时身后的出版社愿意花大力气去包装、推广他们,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在昆明书城采访时,我们发现,就连楼梯上都有杨红樱作品的广告,她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共20册,总销量突破2000万册,平均销量每本100万册,这相当于杨红樱一个人写出了20本超级畅销书。
黄集伟:主要还是因为作家的作品有读者购买。在出版界有“内容为王”一说,没有读者喜欢的内容,其他都谈不上。
在您看来,作家成名的关键又是什么?能否谈一下发行商的一些包装、经营之道?
黎波:专业化!在计划经济时代,作家的命运只能自生自灭。火的时候,很多出版社来找你,不火的时候门可罗雀。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在他们火的时候,没有人去有意识地包装他们,以形成产业的模式。那个时代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讲,他们同样也没有这种愿望,即签约作家。很多事情已经从之前的那种狂热、不理性在逐渐向规律靠拢。这期榜单靠前的作家,有一个特点——有的作家会更换合作的出版社。这其中,作家可能会对出版社的操作不到位存在一些看法,于是再去找别的出版社进行合作。基本上来看,有比较强势的团队来操作,作家就能维持很长一段的在榜时间。
吴怀尧:对作家来说,成名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是否受到读者欢迎。对于成功的出版人来说,他们重视的首先是图书购买理由的开发,读者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必须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其次,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你所卖的图书。其中,书名对图书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将有力的关键词植入到书名中去,是思考的第一步。书名必须直接体现阅读价值,用最快的速度向读者介绍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要知道,一本图书摆在书店的书架上,它与大多数读者接触的机会只有1~2秒钟,距离为2~3米,如果一本书的封面不能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90%的读者会立刻将视线从这本书移开。
黄集伟:还是那句话,能写出符合读者胃口的产品是一切的关键和基础,其他都不重要。
今年的榜单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今年又新增加了《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据了解,《哈利·波特》作者罗琳,一年从中国获得的版税收入在9000万元左右。尽管有些作家对于榜单给予沉默和质疑,但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收入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王小山:国外对版权的保护是非常到位的。罗琳的作品中文版刚一发布,对方就提出抗议,让盗版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没法流行。这无不体现出他们对作家的保护的到位。而中国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在网上都搜得到。另外,在包装、营销上国外也有一些先进之道。
黄集伟: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受众对异域文化的差异化存有好奇心,俗话说即“隔锅香”。再有就是,引进版的流行产品无论在文本内容上,在产品线的完整上,在商业经营的手段上,都比本土更为成熟。
吴怀尧:差距在于他们的作品畅销全球,我们作家的作品,目前还只能在国内卖。
“文化一定是在放松状态下产生的。”
排名靠前的作家,其作品也必然是成正比的热销。那么,又如何看待名次与作家水平之间的问题呢?
黎波:千万别跟水平联在一起。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道。郭敬明,他的书主打的是在校的青春读者。青春读者刚刚“睁开眼”,他们眼前的色彩非常多,看的东西也特别多。现在看书的主要是青年学生,学生需要汲取知识,需要丰富阅历,他就会在这过程中看一些有情节、有故事、十分超前的作品。穿越、玄幻、爱情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爱看的。对于这些读者来说,作家作品的销量一定会很大。所以说,受众以及受众关心的话题,决定了作家作品的热销。比如现在人们都在关注幸福、信仰这一类的话题,这类书的作者就会受欢迎。很多有水平的人,比如像钱学森写的《控制论》,读者非常少,好多人看不懂,可是你能说钱学森水平低吗?
王小山:这个和他们的作品有一定的关系。像杨红樱、郑渊洁都是儿童文学作家。目前的情况也是孩子的钱比较好赚。而且写儿童文学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能写好的人,赚得自然就会多一点。话说回来,还是和受众有关。
黄集伟:不同作家满足不同终端读者,这个我觉得无可比性。
吴怀尧:排名高的作家,不一定文学价值高,这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
针对这次作家排行榜,有作家坦言:“富豪是什么概念?最起码衣食无忧。但榜上后面的那些人的收入数字,在一些大城市连买个房子都买不起。”不能否认,贫富差距的拉大,尤其是一类作家的暴富,是否说明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并不充分?还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作家贫富差距如此之大?
黎波:现在是标准和概念的混乱时期。一个老作家曾经问我们什么书好卖,我们说给年轻人看的书好卖,老作家说我的书就是给年轻人看的。结果一看,发现是给50年代年轻人看的。现在人们的标准、智力水平、观念不一样,这就会形成差异。将来一定会回到一个大同时代,标准一样的时代。造成作家收入差距的原因还是因为能力、运气不同。做文化,刻意地做谁也做不了,是上帝的手握着你的手在写东西,一定是这样!文化一定是在放松状态下产生的。
王小山:我觉得贫富差距并不大。只有前几名是几千万元的收入,后面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这个结构不是一个金字塔型,而是一个钟塔型。只有上面一点作家,下面很多作家收入都是很惨淡的,被盗版侵害得很严重。
有种说法认为,作家富豪榜显示了市场对书籍的病态需求,文化类纯文学的书籍很难有市场,作家在利益和道义的取舍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偏向于迎合读者;很多出版物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是一味地去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种观点您认同吗?
黎波:我并不认同。迎合的书一样可能没人买。他一定是对生活,或是某一个方向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时候能有很多人从中受益。想要走市场,想要量,就一定要把标准做调整。阳春白雪的东西,只能在象牙塔里看,肯定到不了大众之间。这其中就是因为受众不一样。一本能够三代人都看的书,一定卖得好。
王小山:文学跟教育作用没什么关系,毕竟学生读者不多。用电影来打比方,冯小刚的电影就是卖座。
这个榜单的价值,您认为在何处?它是否是为了反映作家的生存状态和大众阅读的现状?
吴怀尧:到了年末,《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给了大家一个关注作家的理由。在财富背后,是图书销量,图书销量背后是购买人群。从今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名可以看出,青少年群体是主力军。孩子王称霸作家富豪榜,我觉得是一件好事情。
黎波:特别是让做市场、做产业的人从中看到一些信息,为什么这些人的书卖得好,就会分析写书卖得好,是为哪些读者服务的,哪些读者有购书的欲望,对专业人士帮助很大。
王小山:应该有这样一个榜单,让人们知道,中国收入最多的作家也不过如此。如果按行业来比的话,地产行业巨头的年收入可能会有几十亿元,而作家圈里的冠军却只有2500万元。只能说这个行业很惨淡。社会上对一些好的作家尊重还是不够。
“《中国作家富豪榜》并不是赞美诗,它反映的是中国全民阅读潮流的走向。”
一个榜单给作家排座次本无可厚非,文学的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不冲突的,但是很多作家谈钱色变的举动却是他们内心最本能的一个反应。曾有一种说法,好的作家都是远离这个榜单的,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黎波:这个说法有些偏激。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一个作家,没有一个对收入是没有期待的。能成为畅销作家,作家心态需要调整。成为畅销作家固然好,成不了也没关系。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要把好的作品展现给读者。
黄集伟:我理解那些作家,毕竟收入是个人隐私,强行编制一个榜单,让各类不同作家鸡兔同笼,我觉得意思也不是很大。
有个作家也曾说过:“固然是渴望上榜的——谁还不知道捞钱是好事啊?而且那捞的是‘读者’的钱,不是‘纳税人’的钱。”不过,为了钱而改变写作的诉求,这代价未免太高。在“生活”与“艺术”之间该如何做到平衡呢?
吴怀尧:财富是世界通用法则,每个人都有争取或拒绝的权利。作家也是人,为何不能提财富?至于是不是文学的悲哀,也不是财富的错。但《中国作家富豪榜》并不是赞美诗,它反映的是中国全民阅读潮流的走向。我希望中国作家人人都能成为富豪,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为生计廉价出售自己的文字。我建议那些怨天尤人的作家,与其在看到富豪作家后心绪难平,说一些愣头青式的讥愤之言,不如踏踏实实,写几部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市场价值的作品出来。
黎波:只有自己在内心找平衡。所有东西都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出来的。
王小山:那只有自我平衡了。不愿为钱改变,人们会尊重他的坚持。
黄集伟: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作家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生活、写作、表达。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11EN00SIGG.gif原版链接http://e.lifestyle.com.cn/stylelife/mrfoucs/5687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