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杉文化 |
关于广州电视台塔的新名字,我的朋友华杉的观点大道至简,特此转发,以示支持。
作者:华杉(著名品牌营销专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整体形象战略策划者之一)
今天看到新闻,《广州新电视塔全球征名前十名“芳名”出炉》,最终脱颖而出的十个名字分别是: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百越云珠、广州塔、岭南摩星塔、南国旋塔、广州明珠塔、晖粤塔、广州海心塔。报道说将由全球公众评分和专家评分结合做出排序,并由主办方最终决定。(10月22日《广州日报》)
品牌命名是企业经常遇到的课题,城市也一样。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抓住品牌命名的本质。在我看来,在这十个名字中,“广州塔”是非常好的,最合适的选择,其他选择都是不合适的。这不是一个创意好坏问题,而是一个名字功能的本质问题。
评委们用什么标准来选择呢,报道中说:“记者在评选现场看到,评委在投票前先各自陈述自己的评选标准,宛如“各花入各眼”,评委在选择心仪名字时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然而,随着大家讨论的深入,各位评委的看法逐渐趋于统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广州新电视塔的名字大体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能体现岭南文化在广州的历史沉淀;第二,能体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第三,名字要大气简洁、以有历史烙印的地名为优先;第四,体现广州包容和谐、务实开放的特质。”
这四条标准,其实大多都和名字的选择无关,也不是一个名字所能和所应承担的功能。品牌命名的本质,不在于创意的时候她有什么“寓意”,而在于使用之后她能发挥什么作用。广州新电视塔命名的本质,就是服务于“广州”这个品牌,提升“广州”的全球知名度,推动“广州”成为全球品牌,成为“广州”的品牌符号。如何最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实现这一功能,就是直接命名为“广州塔”,没有第二个选择,这是最有价值的名字。
品牌命名的本质是传播成本,你把千言万语寄托在名字里面,可是她传播的时候没有“话外音”,没有“名字释义”跟在后面,一切都是一厢情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本想让人陶醉,结果令他迷糊。在这十个名字里面,“广州塔”是最直观、传播成本最低的名字,让全世界一看广州塔,知道在广州,这是名字能办到的。其他的名字想表达的东西,在传播成本上都不成立。
另外,我们这是在命名一个全球品牌,更加要求要简单直观,中英文一致,GUANGZHOU TOWER就是。报道中也有提到建议英文用CANTON TOWER。我认为这个问题从法规层面已有过定论,地名翻译用汉语拼音,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是一个法规问题、政治问题,就不要再反复了。通过奥运会,我们已经把PEKING改成了BEIJING,通过GUANGZHOU TOWER和亚运会,也让GUANGZHOU立起来,把汉语拼音全球化,让CHINGLISH去丰富ENGLISH,也算我们的文化输出吧!希望最终能定名为广州塔,GUANGZHOU T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