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那天,友于力生赠我两本书:《正见,佛佗的证悟》、《遥远的救世主》,前一本是一本介绍佛教四法印的通俗读物,前几天已简单写出感悟,第二本是一部小说,作者是豆豆,男女及年纪不详,这本书以前也没有听到有谁谈论,应该是很小众的书。前几天曾捧书夜读到深夜,由于这些天上班忙,没时间看,一直放在床头。昨天孩子睡得早,有了时间,从晚上8点一直看到半夜12点多,一口气读完,掩卷沉思,的确是一本好书。
说它好,首先是它的可读性。这部小说,情节很流畅、吸引人,糅和了商战、爱情、警匪等通俗小说元素,让人能够一口气读完。相较情节,人物塑造虽然稍差,但也说得过去。男主人公丁元英睿智、深沉、对佛教及文化属性有很深入的思考。女主人公芮小丹漂亮、机智、单纯、超脱,其他的人物也很形象。但总体上没有什么新意,落于一般通俗小说的模式。
除了可读性之外,非常值得一读的,是作者利用通俗小说的载体,探讨了宗教及中国的文化属性,通篇大段大段的这种评论、探讨随处可见。作者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总是期望救主的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而“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在书中,作者深刻地比较了基督教与佛教主张上的异同,并进一步深入地阐释了“神即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的宗教观。看得出作者对宗教,特别是佛教有了很深入的思考,而且他(她)对佛法的理解已经超出凡夫百姓迷信的境界,认识到“佛乃觉性”的根本。这在以往小说,至少在我以前读过的小说中很少见,通读过之后还要把有些章节细致研读一遍才能领会。
但公允的评价,此书可称为一部好书,但离大师级还差上一大节。首先,人物塑造上,没有开创什么哈姆雷特、孔乙己之类可以流传下来的典型。更为重要的,作者虽然已经开始探讨文化属性、宗教等关注人灵魂的东西,但与托尔斯泰的悲悯、陀思妥耶夫的关于人性的自我检讨、肖洛霍夫的民族体认还有很大距离。所以说,这部书只能称为好书,还不至于成为经典。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值得一读的,至少可以和《狼图腾》、《最后的匈奴》齐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