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在老家小县城或是在某某乡镇农村里每当碰上逢年过节、结婚生子,都是在自家搭蓬置办酒席,赶上经济条件稍好些的还会请上一些戏员们来现场表演,不少亲朋好友以及路人都会观看捧场,以增添喜庆气愤。
但随着社会慢慢的发展,经济逐渐的发达,大家凡是都会选择在饭店酒店来庆祝,搭蓬自办酒席的场景在我们身边已经很难看到了。
现在先给大家看张照片,也好帮助大家回忆会议原来那种形式。
怎么样?看过这样场面的人会不会觉得很熟悉呢?
可是大家知不知道这个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就在北京,就在今天,就在我住的家后面。
由于我住的那后面的小区是以前在这的某个村自己集资建的房子,所以他们在很多生活习惯上还脱离不了农村以前的有些习性。就比如我刚才所说的自己搭蓬置办酒席。自从去年这个小区人开始慢慢入住后,有一段时期(大概就是5、6、7、8月份)几乎每周末都会因为有新人结婚在那办酒和各种各样的表演(比如唱歌、跳舞、二人转、杂技……)而且一表演就是一天,加上噼里啪啦的鞭炮烟花声。所以每周我们都在“噪声”的“煎熬”中度过。到了夏天,每晚还会搭上露天幕布放电影。
有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这样的场面还会在北京城里发生,唉,真像是感觉生活在城乡结合中。
这不,“休息”了一个冬天现在又“开吃”、“开唱”了。
昨天就搭上了酒席蓬,而且为今天表演做“热身”敲了一下午的锣。今天终于是“爆发”了。
这个就是他们的搭的蓬
下午是表演的“高潮”部分,瞧这位黑衣女子跳的多买力!还引来了不少孩子。
观众不少吧?这里一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路人和民工
看这鞭炮一个接一个的放着,本来空气就不好,这么一“糟蹋”,就更“火上加油”。唉,看到这一幕真让我说什么好呢?
PS:小静我参加了新浪第二届博客大赛,喜欢我就请
吧:))谢谢。。(半小时后可继续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