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僰人悬棺之旅(旅游探秘纪实-01)

标签:
雪燃綦江旅游文化 |
内容简介
01》》僰人悬棺之行
初夏的阳光很灿烂,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我背上行囊,带上照相机,从重庆出发,开始了准备已久的僰人悬棺之行。
出发之前,我曾经向熟悉宜宾的朋友打听过去僰人悬棺的相关行程。朋友告诉我,宜宾在古时候虽说被称着僰候国,汉代里设置僰道县,但现在的宜宾城发展速猛,已经难觅古僰人踪影了。朋友说,真正能很直观地了解僰人悬棺的地方还是在位于宜宾市135公里外的珙县,珙县的洛表、上罗等乡镇现存僰人悬棺3000多具,附近还有僰人的军事建筑遗址,特别是珙县洛表镇的麻塘坝,僰人悬棺之多令人惊叹,这里还被科学家们称着僰人悬棺的天然博物馆。
听了朋友的话后,我才又重新查看了地图,最终把这次僰人悬棺之行的第一站定为巡场。巡场是珙县的一个镇,前几年珙县县城由珙泉镇搬迁来这里后,巡场镇就成了珙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的行程是从早午9:00钟,从重庆菜园坝长途客车站开始的。
坐在行驶的大巴车上,阳光穿过窗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大巴车里的电视里播放着美国科幻片《蜘蛛侠》,美国人奇妙的科学幻想让我联想到了即将要见到的僰人悬棺,僰人为何要悬棺?他们又是怎样将重达千斤的棺木悬于离地面30-100米之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凡是亲眼看到过僰人悬棺的人都有自己的猜想,考古工作者也在悬棺现场作过类似悬棺经过的实验,但每次实验都历经艰辛,最终以失败结束,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僰人是靠什么方法悬棺的?难道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的在支配着他们?
关于僰人悬棺的方法,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垒土造山说,二是栈道说,三是垂吊说,但三种说法都被进一步的考证推翻。第一种方法,工程量浩大,距地面几十一米甚至是上百米的悬棺,这在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山区是不可能的。第二种方法,经过多年的考察验证,在现场没有发现过联桩孔,因此也无法形成。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垂吊法,那么,古僰人又是用什么方式将棺材吊上去的呢?那时候的科学生产力落后,没有机械设备能行吗?
闭目中,我脑子里浮现出一群臂健腰圆的僰人在悬棺的情景,他们费尽周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就只为悬置一具棺木,这样的劳动是不是有点愚蠢?也许悬棺与他们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不然,他们怎么会这样煞费苦心?悬棺的目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