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收藏上万件藏品,綦江兰世华的理想有点拽

标签:
雪燃綦江收藏文化旅游 |
分类: 社会纪实 |
》》》同样是收藏,目的不一样心态就不一样,其实,心态决定成败,同时决定了人生命运。
“我喜欢收藏二十五年了,收藏了上万件藏品,最大的理想是建一个藏品展览馆,将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与别人分享。” 近日,记者在赶水镇中心小学采访兰世华时,他告诉记者,他收藏的目的是为了从藏品中了解历史,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01-珍爱第一件藏品
今年45岁的兰世华是赶水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
“我是1989年7月綦江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一直在赶水镇中心小学教美术。那些年我很痴迷美术,课余时间就带上速写本到田间地头画写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绘画灵感。”
1990年8月的一天,兰世华外出写生,不到赶水镇交界的贵州省桐梓县。那天艳阳高照,气候炎热,时值中午,兰世华来到任姓农户家讨水喝,任某热情的盛了一大碗水给他。喝水时,兰世华听见屋里传来小孩的咳嗽声,一打听才知道任家小孩生病了,兰世华见他家穷,便给了他50元钱。
喝了水,兰世华发现盛水的大碗图案精美,便问任某是哪里买来的。任某说是祖辈传下来,他家一共有两这样的碗。兰世华对碗上的图案赞不绝口。也许是因为感恩,兰世华告辞时,任某说,看你很喜欢这两个碗,我送给你吧。兰世华也没有推辞,接过碗后把自己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了任某。
第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爱好收藏的朋友在兰世华家看到了这两只碗,朋友爱不释手。朋友说,这两只碗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彩陶精品,上面的图案是民间最流行的牡丹富贵图。朋友当时出价6万块钱要买走两只买碗。
兰世华很惊喜,没想到无意中得到的两只碗竟然是值钱的宝贝。最后他卖了一只,留了一只。兰世华拿着这三万块钱找到任某,把卖碗得到的3万块钱交给他,后来还帮助任某在遵义市租了个门面经营服饰,任某也由此走出大山,过上了小康生活。
“还有只碗我一直收藏到现在,一直视为珍品。”兰世华说,后来,有人开价8万元钱要卖这只碗他也没卖。“这只碗是我的第一件藏品,我由此喜欢上了收藏”。
02-跟着大师学鉴宝
爱好收藏二十多年来,兰世华收藏了上万件藏品,而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陶瓷品。“爱好收藏的人最怕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是赝品,而藏品市场的货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兰世华说,收藏之初,他经常上当受骗,买了许多赝品。痛定思痛,他总结经验,决定不轻意出手买市场的藏品。
“我现在藏品一是来源于民间,我喜欢走街串村到农户家中寻宝,二是藏友之间以物换物,交换藏品。”兰世华说,为了让自己的藏品货真价实,他买了许多鉴宝方面的书籍,将实物与书上的图片作研究对比。“研究藏品的真伪需要历史文化知识,研究藏品更要研究藏品的历史背景,想要把藏品研究透,又实在太难了。”为此,兰世华又反其道而行之,他干脆放弃了对藏品真伪的研究,反过来研究赝品的特点,弄明白仿品是如何制作的。“反过来研究,更容易上手,只要掌握了赝品的特点,只要能识别赝品,基本就能保证自己手上的藏品的真实性了。”
这些年来,兰世华以藏品交友,结识了许多国内的收藏大师和鉴宝专家,跟着大师们学会了识宝和鉴宝,每年的寒暑假期,他都要带着藏品外出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像国内收藏界较有名气的葛士翘、葛思科、李大鸣、叶树松等人都是他的挚友。以藏品会友,其乐无穷。
03-把收藏作为交友平台
兰世华调侃说,收藏也是一种病,他已经走火入魔了。以前他宁愿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也要把自己喜欢的藏品买回家,为此他成了穷人,失去了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
“现在我唯一的财富就是这上万件藏品了。”兰世华视藏品为珍宝,每一件藏品他都包装精致置于家中,三室一厅的住房,大部分都被藏品占用了。
兰世华说,也许是年龄大了心理成熟了的原因,现在他收藏的心态非常平和,购藏品绝不像昔日那样,那怕是借钱也要收购。现在他在全国各地都有藏友,他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收藏体会,畅谈藏品背后的故事,他现在更喜欢的方式是以物换物。兰世华说,他现在最珍贵的财富就是通过藏品认识的那些朋友。
“以前我把藏品作为一种投资,现在我把藏品作为一种交友的平台,我发现前者会让人失去理智,乃至倾家荡产,后者让人生活更快乐,人生更充实。”兰世华说,同样是收藏,目的不一样心态就不一样,其实,心态决定成败,同时决定了人生命运。
兰世华现在更看重藏品背后的精彩,通过藏品他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友情。兰世华说他一直都有想建一个藏品展览馆的心愿,将自己这些藏品展示出来供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从藏品中了解历史,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雪燃)
》》有趣事、稀奇事、感人事、突发事,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