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燃
雪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0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德”经营, “服装奇人”梅坤明书写精彩人生

(2016-01-16 16:50:49)
分类: 社会纪实
靠“德”经营, <wbr>“服装奇人”梅坤明书写精彩人生



从经营服装的小门市,扩张到现在覆盖雅安、西昌、泸州、仁寿等地的服装连锁经营;从租借12平方米的柜台,到现在6000平方米的大商场……“服装奇人”梅坤明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一双勤劳的手发家致富。

》》服装生意风生水起

梅坤明本是文龙街道亭和村村民。她16岁学裁缝,先后拜过3个师傅,在綦江、遵义等地摆过缝纫摊,开过缝纫店。她的生意就是从当裁缝开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她和丈夫刘德贵首次到成都打工,在一家商场从事服装熨烫工作。那些年,两口子加班加点干,每天熨烫70-80套服装,每月除去房租费和生活费,还能挣800多块钱。眼见着商场服装生意火爆,两人心动了,也商量着想开个服装店。

几年后,经过一番努力和筹划,夫妻俩终于在成都青年路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店。

开店初期,梅坤明夫妇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起早摸黑,凌晨四五点钟,人们都还在睡梦里时,他们已经蹬着三轮车去进货了,晚上当人们已经进入梦乡,他们还在清理当天的货品和账目。

为了节约开支,只要自已能干的事情,店里决不轻易请人。梅坤明说,在青年路经营服装店,吃苦耐劳是他们盈利的“法宝”。

天遂人愿。夫妻俩的服装店走上了正轨,生意也日渐红火,半年时间就挣到了过去几年的收入。生意越做越顺,梅坤明夫妇又寻思着发展业务,后来他们在成都荔枝巷租了个大门店,做起了皮革专卖店。因为是专卖店,进货渠道正规,货真价实,皮革专卖店也是生意兴隆。

两年后,梅坤明和丈夫商量着又在成都人民商场旁边开了第3家服装店。店铺地处闹市区,人流量大,服装店生意蒸蒸日上。梅坤明夫妇踏实苦干,服装店秉承“厚道”的经营理念,积累了很多回头客。

何为“厚道”?在梅坤明看来,做服装生意,一方面要对顾客友好,当好顾客购物的参谋。另一方面,坚持诚信为本,培养一批老顾客的前提下,用薄利多销的方法赚钱,积累资本。

又过了一年,两人用积攒下来的资金,在春熙路北段新开了3家服装专卖店,这3家专卖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梅坤明夫妇也迎来了创业的鼎盛时期。

》》服饰开启财富之门

经过几年的打拼,梅坤明夫妇在成都赚到了“一桶金”,服装生意更是风生水起。然而,追求上进的梅坤明并不满足于现状,她思索着继续做大服装生意,打造一个好的经营品牌。

梅坤明发现,成都服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她拓展思维空间,决定跳出大都市到二级城市去发展。经过多方考察、多次市场调研,最终选择把雅安作为做大服装品牌的起点。

2003年夏天,3000平方米的雅安市友谊服饰广场,在梅坤明夫妇的梦想中隆重开业了。在梅坤明夫妇诚信经营的理念感染下,员工们都把服饰广场当作自已的家,把诚信经营、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融入工作中,营业额直线上升,友谊服饰广场在雅安声名鹊起。

雅安首战告捷,梅坤明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地方,夫妻俩决定到各地开办连锁店,兴办更多的服饰商场。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西昌、泸州、仁寿等地开办了300多家服装连锁店,梅坤明夫妇也由此成为服装界的传奇人物,刘德贵还被成都市商委评为“服装界领军人物”,目前担任“川渝商会”会长。

》》带领他人创造财富

吃水不忘挖井人。经过打拼,梅坤明一家走上了康庄大道,但她没有忘记远在家乡农村的兄弟姐妹,夫妻俩商量决定把兄弟姐妹从农村带出来经商。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大家相互帮助,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给自己创造机会,所以只要有人找我帮忙,我都会尽力帮他。”梅坤明说,多年来,他们潜心指导和培养家乡人的业务能力,为他们安置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那些有自主创业的,更是给予支持和鼓励。

如今,由梅坤明夫妇从老家带出去做服装生意的就有近千人。在夫妇俩的鼓励和帮助下,先后从经营服装走上了致富道路、资金上百万的就达到300多人,其中10人资产过亿元。

梅坤明说:“这些人能通过我们的指点,走上致富路,我们感到自豪,心里真的特别高兴。”

》》真情回报父老乡亲

2001年4月,亭和村准备自筹资金修缮村级公路,家乡人想到了梅坤明夫妇,村里一个电话打过去说明情况,梅坤明夫妇毫不犹豫答应无偿捐资40万元。梅坤明说:“家乡需要发展,我在这里生长,就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采访中,梅坤明多次表示,自己从小在綦江长大,喝綦江水,吃綦江粮,根在綦江,夫妻俩会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3年,为了改变家乡的交通落后面貌,梅坤明夫妇无偿捐款资金20万元,把亭和村3公里的烂公路改造成水泥公路。2008年初,他们又带头捐款10多万元把通往亭和村的公路路面进行硬化。2009年春节,他们为所有在家的村民每人免费发放一床被褥和被套。

近年来,梅坤明夫妇还资助了20余名有困难的人。乡亲们都说,“梅坤明两口子是致富不忘乡亲的好人”。

》》綦江日报2016年01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