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燃
雪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62
  • 关注人气:7,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晨报“暴走矿工”背后的假新闻因素

(2013-06-25 12:26:57)
标签:

雪燃

新闻

暴走矿工

杂谈

分类: 社会纪实

重庆晨报:“暴走”矿工:每周走86公里 和家人团聚21小时

      来源: 重庆晨报2013年6月21日


    23公里铁路+20公里马路,这是刘焱华每周从矿上走回家里的路程。每周一个往返则有86公里,每月回家4次,总路程就达到344公里,一年算下来总路程就有4128公里。

   重庆到北京直线距离约有1500公里,1年走的路相当于重庆飞北京3次。

   为撑起这个家,刘焱华每到周末休息,都会步行7个多小时的路程,回家里种庄稼、照顾妻儿。这一走,他就走了20余年,用这20年的坚持,体现了一个男人对家的承诺和责任。

 

30元

月工资少他舍不得坐车

刘焱华老家在綦江扶欢农村,当过知青、下过乡。1986年,年仅27岁的他,被安排到重庆能源逢春煤矿(位于綦江石壕镇)上班,成为矿上供应科的一名普通工人。

煤矿离扶欢老家比较远,要坐车到打通镇,然后再从赶水乘车到扶欢,当时受条件限制,每天仅有一班早班车。

周一到周五,刘焱华都住在矿上,到周六下午2-3点下班才能回家,根本无法坐车。当时他家里也比较困难,家里除妻子外还有母亲需要照顾,一个月只有30多元工资的他,也舍不得花钱去坐车。

 

11点

每次他走到家已是深夜

平时,家里的所有农活以及照顾老人,都落在妻子一人身上,很是辛苦。每到周六下班后,刘焱华便沿着煤矿23公里的铁路步行至赶水,然后从赶水火车站走上公路,又步行约20公里回到老家扶欢。走上这么一趟,刘焱华就得花7个多小时,路上他有时还会小跑,累了就在路边短暂休息,为节约时间他还常常抄小路和近路。

尽管路程很远,但为了回家照顾家里,探望儿女,身体健硕的刘焱华并不在乎。他回到家时,通常已经深夜11点多。第二天凌晨起床干农活、照顾孩子,当天晚上八九点又从家里出发,凌晨三点多才到单位。

 

3双

一年要穿坏3双解放鞋

煤矿铁轨上,负责轨道安全的工作人员常常能见到刘焱华的身影一件绿色的衬衫、7分的长裤,脚上永远是一双绿色的解放鞋,踏着矫健的步伐沿着铁路边前行。

由于每次回家都是深夜,路途上又有隧道,他也会提前准备一支火把,而火把就是路边摘的“瓜子杆”。

这么多年,并不是每一次回家都那么顺利。有时下雨,公路边巨石滚下,有时还遇见山体滑坡,幸好都没受伤。如此坚持了20余年,每年刘焱华都会穿坏大约3双解放鞋。

54岁的煤矿工人刘焱华回到自己曾经走过二十几年的铁路上,感慨万千。

 

---------------------

《重庆晨报“暴走矿工”背后的假新闻因素》


重庆晨报6月23日刊载了记者周杨采写的一条新闻《“暴走”矿工》,看后诸多疑点。闲来无事,且来说说“暴走矿工”背后的假新闻因素。

      其一,报道说“23公里铁路+20公里马路,这是刘焱华每周从矿上走回家里的路程。每周一个往返则有86公里,每月回家4次,总路程就达到344公里,一年算下来总路程就有4128公里。”“这一走,他就走了20余年,用这20年的坚持,体现了一个男人对家的承诺和责任。”
     20多年刘焱华未必没有生疮害病起不来的时候?未必没有加班或其它耽搁回不去的时候?未必春节元旦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这些大假他都不休息,都要像”华子良”似的在家庭与单位之间“暴走”? 一年52个星期,他只有4个星期没回家?把握得那么匀称?刘焱华回家的43公路路途中有20公里是马路,不可能一次都没遇到过熟人的汽车或摩托车,不可能一次都没搭过“顺风车”吧?且晨报记者给这位矿工一年的“暴走”里程精确到“4128公里”,太绝对了吧?
       
      其二,报道说“23公里铁路+20公里马路,这是刘焱华每周从矿上走回家里的路程。”
     通常,成人走平路的步行速度每小时5公里左右,走铁路比走平路要慢:这是因为如果一根枕木迈一步的话,步幅小了点,很欺脚,走起着急;如果两根枕木并作一步,步幅又大了点,走起累人。路上他不可能不撒尿不喝水不歇气碰到熟人不可能不闲聊两句吧?这样算下来他平均时速不会超出4公里。那么,7个多小时顶多只能走30来公里。而报道说他每次回家或回单位都要走上7个多小时,要么是记者“涨起点子写”夸大了暴走时间,要么是记者“涨起点子写”夸大了单位与刘焱华的家的里程。
 
      其三:报道说“他回到家时,通常已经深夜11点多。第二天凌晨起床干农活、照顾孩子,当天晚上八九点又从家里出发,凌晨三点多才到单位。”
      20多年前刘焱华正是三十出头的如狼似虎的年纪,走一天的路回家不可能不跟老婆“一晌贪欢”吧,否则哪来走路回家的生理动力?再说,“凌晨起床干农活”是什么概念?是睡五六个小时就起来栽秧挞谷、担粪施肥、挖土砌坎......这些农活全需肩挑背磨,没有一样不是力气活。如此折腾一天两夜,星期一他回到单位,哪里还有力气上班?

      其四:“由于每次回家都是深夜,路途上又有隧道,他也会提前准备一支火把,而火把就是路边摘的‘瓜子杆’”。
    “瓜子杆”是什么东东?重庆人把葵花籽叫做“瓜子”,我估计就是葵花杆。我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向日葵成熟摘掉后,农民就要把葵花杆埋在田里泡上十天半月,待杆上的皮和杆中的瓤沤烂,只剩下一根外白中空的葵花杆。葵花杆晒干后,才能点燃作为火把,比竹竿做的火把经燃得多。而从“路边摘的‘瓜子杆’”,因为是杆杆的湿润的,是绝对点不燃的。
      “他会提前准备一支火把”?葵花杆在农民地里,他怎么提前准备?是趁着夜色偷偷去拔,还是将事先将农民晒干的葵花杆拿来藏在路边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在家里准备一些,然后在单位准备一些,暴走时就拿着?语焉不详,不知所云。
      再说,向日葵一年到头只有一季,农民也不可能全都把葵花杆留在地里等刘焱华去摘。綦江不是向日葵主产地,可供刘焱华使用的瓜子杆不会很多,再说,一年52个星期,瓜子杆立在地里的时间最多只有一两周,那么,其余50个星期刘焱华过隧道拿什么照明?
      我见过矿工走夜路的情形:把在矿井下用的矿灯戴在头上,腰间再背一块蓄电池。走起路来,头上那盏矿灯照得很远。刘焱华经常走路回家,难免也是这样的做法。可能晨报记者觉得矿灯是公家财物,一个暴走矿工公物私用有些不妥,所以就写“火把就是路边摘的‘瓜子杆’”。

      其五,刘焱华1986年参加工作,当年“一个月只有30多元工资”是可能的,那些年代节衣缩食暴走回家是可能的。但近些年煤矿工人的薪水早就上涨了几十倍,每周花一二十块钱回趟家完全是小菜一碟。刘焱华回家的20公里马路,如果步行要花4个小时,而搭乘綦江乡间的小客车,不过几元钱,顶多只花半小时。节约出的四五个小时,人没那么累不说,还可为家里多做很多事情。如果现在刘焱华依然暴走43公里,“深夜11点多回家,第二天凌晨起床干农活、照顾孩子,当天晚上八九点又从家里出发,凌晨三点多才到单位”““每周走86公里,和家人团聚21小时””“如此坚持了20余年”的话,他不是当代“葛朗台”那样的守财奴,就是一个时间账和经济账都不会算的呆脑壳。
 
     其六,“如此坚持了20余年,每年刘焱华都会穿坏大约3双解放鞋”。
     如果刘焱华每次回家才穿那双“解放鞋”,这样写倒也无妨,如果上班也穿,这样写就没有任何意义。即使不暴走回家,一年穿三双“解放鞋”不足为奇。

     新闻真实性要求细节也必须真实,把数字算绝对了,把话说绝对了,把事实写绝对了,都会让读者对新闻的真实性感到怀疑。再则,该报道的积极意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天涯网友“飞天藤藤菜 ”评论道:“时间成本算过没?感动之余,我只能说,这个人脑壳有包。多花10元钱,可以和妻儿有更多的相处时间。这个人,笨得可以。难怪只能做这个工作。”
     “每周往返80多公里,对自己的身体不好,耽误大量时间,真的是得不偿失。实话实说。感动归感动,但不建议这样做。”

    原文地址http://www.xici.net/d190240507.htm

 重庆晨报报道原址: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html/2013-06/23/content_1650693.htm
     天涯社区转载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45-1572510-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